从志愿者到全职义工,从成立志愿者协会到设立“听涛追梦”项目,她就是广东省最美志愿者梁思敏曾经程序员全心全“益”20年
——在顺德区义工联负责人看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梁思敏为之奋斗的事业。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通讯员徐俊盛摄影报道)3月5日是学习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佛山顺德,有一名志愿者助力公益志愿服务20年,个人服务时数达9326小时,曾获得顺德好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她是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梁思敏。10年专职义工、20年义工服务。作为一名资深义工,梁思敏说,“用爱呼唤爱、用生命感染生命,是志愿服务的追求。”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顺德区已有注册志愿者14万人,服务时数超过43万小时。
20年前
梁思敏成为一名志愿者
梁思敏还记得,1999年6月的一天,她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了大良义工协会在招募志愿者,“当时有种找对门的感觉”。她二话没说就报了名,于是,参加志愿活动成了她工作之余的常态。2002年,顺德义工服务开始进驻社区,梁思敏被分配到大良南华居委会,为超伯和陈婆婆服务。梁思敏利用工余时间带领小组的成员到老人家里谈心、打扫卫生,时不时带一些合适的食物、用品给他们。在老人生病时带他们去看医生,在他们住院时组织慰问、照顾他们,并接送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梁思敏还力所能及地为老人们争取到一些帮助。2007年初,梁思敏和锡杨一起向大良苏岗居委会申请了经费为郑婆婆修理好在雨季漏水的房子。后来郑婆婆因为身体越来越差,需要入住老人院,但又因为不习惯,又要回家住,就这样反复了五次,梁思敏都耐心地做个好司机,接送周到。
10年前
成为全职义工专注志愿事业
实际上,计算机应用专业出身的梁思敏曾一度供职于顺德一家大型银行,从事电脑系统和程序开发,是一名电脑工程师,是名副其实的程序员。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同时结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2009年,梁思敏放弃了银行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义工。当时,有十年义工服务经历的梁思敏积累了一定的志愿者服务和管理经验,她还考取了初级、中级社工证。
2013年3月,梁思敏出资三万元,联合几位资深义工,成立了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聘请了三名专职人员,并组织了一个22人的管理团队。通过将志愿服务社会化,以及独立运作和公开透明的管理,把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公益资源、专业服务机构、政府优惠政策等进行整合,打造一个互动平台,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关爱和优质服务。同时更广泛地挖掘专业人士提供志愿服务,更紧密地维系志愿者组织,提升整个志愿服务水平。她于2015年荣获“广东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听涛追梦”
服务帮助视障人士做他们“爱的眼睛”
2005年,通过佛山义工,梁思敏认识了家住容桂上街市的阿锋,他由于出生时大脑受压成了脑瘫少年,但他好学上进,坚持学习,完成了小学和初中课程。思敏不断地鼓励他坚持理想,正确、积极地面对手术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克服困难,为他带来了一帮义工朋友。“特殊群体令我心心念念,需要我们介入帮助。”梁思敏说。
于是,2015年,“听涛追梦”项目应运而生。据了解,这是由梁思敏牵头成立的视障人士关爱项目,曾获得顺德区优秀义工项目奖、“2017年度慈善项目提名奖”等。在这个项目里,梁思敏和团队志愿者化身“爱的眼睛”,通过引入无障碍电影,陪伴视障朋友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盲人沙滩运动会等,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其中,无障碍电影的引入很是考验志愿者们的创造性。梁思敏说,“视障朋友一般会通过听来"看"电影,但对于部分无声的场景,他们则难以感知,而这就需要志愿者们的协助了。”她表示,志愿者一般需要提前熟悉电影并撰写剧本,“一个剧本至少有10页,非常考验功力”。
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梁思敏也被他们所感动。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听涛追梦”项目的一对视障夫妻。“尽管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但他们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为视障朋友创造了就业机会。”梁思敏说,“尽管他们的身体存在一些缺憾,但他们没有埋怨,而是自强不息,温暖他人。”
新闻推荐
二胎产妇重度血少板减少病情危殆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多科联合救治保母婴平安
张女士夫妇带着3岁的大女儿和刚出生的儿子专门回到省二医致谢。南方农村报讯血小板减少症女性被不少产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