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陈寄梅 “广东好医生”年做危重手术600余例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明
他是全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的知名专家,每年手术量600余例,几乎都是急危重症。金刀在手,刀尖行走,伴着病人一起战斗在生死第一线的这位仁心仁术“白衣天使”,叫陈寄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第一届“广东好医生”获得者。
陈寄梅的履历就是一部奋斗史。他参加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重症先心病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制定与术式改进,是该领域的开拓者。2010年初,他曾为一例胎龄仅26周、体重仅640克的早产儿成功进行了心脏手术。该手术创下国内同类手术体重最轻的记录。2015年,他又参与了我国首例胎儿心脏病外科手术,见证了我国先心病治疗的新突破。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陈寄梅又把目光投向了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上。陈寄梅率领团队开设了全国首个成人先心病病区,并举办全国首届成人先心病论坛,普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专业概念与诊疗共识,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策略与流程。
“广东省先心病防治监测网”,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联系省内各地级医院于2004年建立。这个网也成为陈寄梅牵挂的一项工作。他日常的医疗业务非常繁忙,却不忘抽出时间与同事们一起跑基层医院,指导当地医生的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手术,还经常通过学术论坛传递最新的先心病知识。经过不断努力,广东省先心网覆盖广东21个地市级城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全国首创产前诊断-产后治疗的一体化治疗模式,可有效治疗从胎儿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的先心病,成为全国唯一建立起先心病全生命周期防治的单位。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的先心病数据库建设,也饱含了陈寄梅的一份心血。数据库有利于病人的随访观察和医生对手术效果的总结,有利于与国内、国际同行进行比较。从2009年开始,陈寄梅负责组织并成功申报心研所先心病外科加入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协会先心病数据库。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是该数据库年完成手术量最多的单位。欧洲先心病学会手术统计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心外科2381例先心病手术30天死亡率为1.66%,住院死亡率为1.88%。这标志着其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领域迈向世界领先行列。
陈寄梅在临床上是一把好手,搞科研同样成绩突出。他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多中心TOF-Life研究,2018年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撰写国家级及省级论文十余篇,参与多部专著的编写,先后荣获广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熟悉陈寄梅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位好医生,更充满了助人为乐的爱心,不遗余力传播先进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他组织心外科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帮助对口医院建立起心外科,培训那里的医护人员直到能独立开展心外科手术。他三赴新疆,亲自进行手术示范、医疗查房进行技术指导。
广东省人民医院是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的定点单位,共为100余名先心病孤儿进行了根治手术。作为项目负责人,陈寄梅亲自主刀了80多名。在医院开展的多项扶贫济困活动中,诸如“百名党员救治百名特困病人”、“为单亲母亲特困家庭先心病患儿救助”、“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等,他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或者组织者。自2012年起,他参与广东省援助西藏“双百工程”,每年均为来自西藏的先心病患儿做手术。
很多贫困患者无钱治病,或者因病致贫,陈寄梅联系多家慈善基金,联合为患儿解决手术费用问题。目前,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的慈善基金多达13个,先心病专项慈善基金4个。自2014年起,这些基金共救治贫困先心病患者858名,资助金额达1958.6万元。
(深圳特区报广州3月4日电)
新闻推荐
广东代表团酝酿提交议案,截至4日收到18件拟提议案 过度消费引关注 建议“个人破产”入法
3月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在住地安排代表讨论和提出议案。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王辉王良珏摄代表准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