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广东代表团昨日下午赴京参会履职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成关注焦点

南方都市报 2019-03-03 06:18

在飞机上,广东媒体采访住粤全国人大代表。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黎湛均董梓浩摄

2019全国两会·广东团

南都讯2日下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广东代表团从广州出发赴京,参会履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炉,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成了此次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不少代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今年将基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各方面创新主体诉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王瑞军:

将启动基础和应用基础

研究基金重大项目

聚力全省、协同港澳、面向全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协同创新新机制,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一直期待和努力的方向。

3月2日下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候机大厅,王瑞军被记者围住,话题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他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要素流动,关系到如何更加有效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是自己今年尤其关注的点。他今年将基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各方面创新主体诉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基础研究领域,广东相对薄弱。王瑞军认为,放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就有了一定优势。“香港和澳门有非常顶尖的大学,非常好的基础研究力量,还有数个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如何把力量联合并运用好是关键。”他称,今年年初,广东省发布了“科技创新十二条”(即《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把“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都作为很重要的任务突出强调。“我们也会在基础研究方面设立面向粤港澳的基金,进一步探索和实施开放的资助计划。”他称。

据悉,做好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重点领域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结合广东省部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涉及科学技术发展应该开展的基础科学研究问题,广东省科技厅制定的《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重点领域项目实施方案》已于2018年11月印发。

“广东省已经设立了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一步将会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重大项目启动。”他透露,目前广东省科技厅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此事。

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正式在广州揭牌。上交所南方中心将以广州为中心,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宗旨,为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提供资本市场相关服务,尤其是科创板业务。2日科创板业务也开始落地。

对于这一“热点”,王瑞军给予积极肯定评价,“广东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含量很高,市场化发展水平也很高,所以放到科创板就很有竞争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进入首批科创板,或者陆续登陆科创板,对于创新与资本的结合方面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非常支持,也非常期待。”

肖胜方:广东法律界将和港澳有更多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就包括鼓励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建筑及相关工程等专业服务发展。

“法律服务是大湾区服务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整个大湾区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个法域,所以这给法律服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肖胜方表示,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的相关律师协会其实一直都在加强和促进三地法律界的交流。“比如我们广东省律师协会就和香港律师会、澳门律师会以及各珠三角城市的律协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开一次会,针对不同主题。我们计划接下来的一两年会有更多的深入交流,但是应该说挑战还是比较大。”

针对大湾区在法律方面的融合,肖胜方认为,可以在调解和仲裁方面先行一步,“因为仲裁是准司法,这个比较好作为切入点,在这方面可能更加容易融合交流互补。”

“事实上,首先是建立一个交流合作的机制。有了这种定期交流的合作机制,很多时候智慧就会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最后找到解决的途径。”肖胜方说,有些工作一开始很难找到切入点,但一旦建立了这种定期的交流机制,很快就能显现出作用。他表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粤港澳的法律界会有越来越多融合。

朱列玉:可在大湾区内建立仲裁大厦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他今年关注的重点。今年,他的建议也有不少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促进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等专业服务的发展。对此,朱列玉建议,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例如广州南沙,设立一个仲裁大厦,“可以让粤港澳三地主要的仲裁机构全部迁到大厦里来,同时,各国的仲裁机构都可以在这里设点。”朱列玉说,这样的话,用仲裁来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纠纷,可以极大地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朱列玉指出,有很多难以突破的法律壁垒和问题可以通过仲裁去解决。“我们更多的民商事纠纷,不一定通过司法判例而是通过仲裁去解决,比如香港做的仲裁,或者内地做的仲裁,双方都可以互相承认的,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法律界人士如何更好地为大湾区的建设服务?朱列玉认为,首先要学懂、搞懂规划纲要的一些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要学习和了解香港的一些法律法规,澳门的一些法律法规。这个是有一定难度,但是还是尽量去做。同时,还要用法律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广东和香港、澳门的法律体系不同,什么样的法律人才能够适应三地需求?如何培养适应大湾区建设的法律人才?朱列玉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香港和内地法律上应多一些沟通交流培训,“比如多一些和香港澳门的技能考核交流培训,让我们更加熟悉港澳的法律法规,也把我们的法律法规多向港澳做宣传。”

广东省已经设立了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一步将会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重大项目启动。

———王瑞军

可以在调解和仲裁方面先行一步,“因为仲裁是准司法,这个比较好作为切入点,在这方面可能更加容易融合交流互补。”

———肖胜方

用仲裁来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纠纷,可以极大地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朱列玉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吴璇裘萍莫郅骅实习生罗清云阮舒婷

新闻推荐

省教育厅:2021年三成以上中职生升读高职

据南方日报消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进一步提升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在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