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广东省将实施“三大行动计划” 着力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广东科技报 2019-03-01 11:21

本报讯(记者冯海波)近年来,广东省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不足,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还不充足,职业院校服务发展能力仍有待提高。为此,近日印发的《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将通过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服务发展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计划,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过去五年,广东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17年,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2∶43.0∶52.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2.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3.2%。广东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变革,需要广东省进一步提升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做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由此,《行动计划》提出,广东省将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扶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动校企共建重点专业、区域综合性产教融合高水平公共实训中心或实训基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鼓励校企合作开发规划教材。

广东省将结合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和“十百千”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校企深度合作项目。支持规模以上骨干企业与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共同组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推进实体化运作;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内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协同开展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现代学徒制等招生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省现代学徒制服务平台。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管理实施办法,对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行为规范、成效显著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和相关政策支持。

提升职业院校服务能力,推动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行动计划》也提出,广东省将实施职业院校服务发展行动计划。完善支持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相关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将教师开展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社会服务纳入教师工作量。职业院校所办企业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社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所得合法收入经批准可用于绩效工资分配。允许职业院校教师按照合同约定依法依规自主支配横向经费,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对参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给予奖励。

同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并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资助政策,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产学研结合平台,推动职业院校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地方本科高校、职业院校按照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围绕企业实际需求,联合行业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支持职业院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发展非学历教育。

在推动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广东省将支持职业院校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主动跟随优质产业或重点企业“走出去”,配合中国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建立粤港澳职业教育定期会商机制,打造粤港澳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推动建立粤港澳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学分互认机制,探索粤港澳相互承认高等教育专科学历的办法。推进粤港澳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推动粤港澳职业院校深入开展教师互动交流、学生交换访学等多种形式合作。

新闻推荐

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 做建筑工业化产业的“探路者”

■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本报记者冯晓铭摄河源名企巡礼步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映入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