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农户共节本增收7005万元/年 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第十次督查启动
据第三方机构监测,2018年项目区农户相比参加项目前减施化肥30.6%,减施农药30.9%,项目全年共减少化肥使用量1.97万吨(总量),减少农药使用量367吨(有效成分)。使用配方肥、缓(控)释肥和水稻“三控(控肥、控苗、控病虫)”技术后,农户水稻亩产量提高75公斤,普遍增幅18.9%,节本增收达83.9元/亩/造,全年共节本增收7005.65万元。
创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机制
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五年来,项目取得良好成果,创新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机制、模式: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机制、以村镇为重点的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测评估机制,生猪高床生态养殖新模式、南方保护性耕作新模式、农业碳交易新模式和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新模式。
省农业农村厅世行项目办主任胡学应介绍,“世行项目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牲畜废弃物治理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和设施装备配套率“双100%”。高床养殖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年生产高质量有机肥800吨,目前5家高床养殖场已生产有机肥3万吨;存栏万头传统养殖场废弃物处理系统每天可产生沼气约1000m3,配备沼气发电机,可发电1430度,日创收985元,折算每年约36万元。目前24家养殖场已累计发电1317万度。
此外,项目开展了养殖业碳交易工作,延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产业链,编制全国第一个农业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碳普惠方法学》并第一个试点。
机械化实现增产增收
1万多亩示范田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化肥深施、稻秆还田、耕地保护与利用有机统一。台山水稻免耕同步精准施肥机插秧、少耕同步精准施肥机插秧对比传统耕作平均每亩分别增产13.4%、24.9%,增收385.6元、282.15元,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平均每亩分别减少18.2%、30%;博罗少耕同步施肥旱撒播(菜-稻-菜)平均每亩增收837.5元。
治理耕地69.2万亩
据了解,2018年“项目环境友好型种植业示范工程”治理耕地69.2万亩,涉及近11万个农户;纳入牲畜废弃物治理示范工程140个,覆盖全省16个地级市,其中高床养殖场10家,已投产5家。
对比参加项目前,项目区农户农药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结构改善。据监测,项目农户使用配方肥、控释肥和“三控”技术后,水稻亩产量提高75公斤,普遍增幅18.9%,节本增收达83.9元/亩/造,经测算,2018年项目农户种植水稻节本增收共7005.65万元。
2018年项目共推广配方肥3.2万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66.6万公斤,高效电动喷雾器3.6万台,农药品种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禁、限用农药全面退出项目区。主要污染物消减明显,COD(化学需氧量)减排3.9万吨,BOD(生物需氧量)减排1.4万吨,总磷减排584吨。项目区99%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得到回收,农田水质和土壤健康改善,生物种群增多。
据了解,启动会后世行督查团将到湛江、肇庆等地督查项目实施情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凌东)近日,由新塘镇人民政府和广东省缝制设备商会联合主办的赋能牛仔产业智能升级展会在新塘镇举行。此次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