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最美卫士”之家 记广东“最美家庭”杨秋蓉一家

珠海特区报 2019-02-28 05:32

杨秋蓉一家。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廖明山熊伟健

杨秋蓉,2012年毕业后成为一名边检民警,驻守在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的拱北口岸,是一名国门卫士。

韦建浪,杨秋蓉的丈夫,中国海监南海维权执法支队的一名队员,是中国南海的海疆卫士。

2018年,他们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家庭”。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相守,他俩在一起至今已有12个年头。工作上,他们为了“国安”,坚守岗位,保卫祖国;生活中,他们珍惜“家和”,相守相依,守望幸福。

无悔青春,双双守护国门海疆

2012年,杨秋蓉、韦建浪大学毕业后,双双投身于国门边境和祖国海疆。参加工作后,杨秋蓉在岗位上很快成长起来,她查验效率高,工作作风严谨,从警5年查验旅客近百万人次,多次查获违法违规出入境案件。而且她待人真诚,笑容亲切,每月旅客满意度评价总是在99.5%之上。

韦建浪则加入南海维权执法支队,一直坚守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第一线,每年出海作业时间在200天以上。面对超负荷工作,他努力克服晕船厌食,机器轰鸣,外方舰船、飞机干扰等困难,作为小语种专业人才,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海上向侵权方喊话,代表国家表明坚定立场,坚决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严厉打击非法侵权行为,身体力行地维护祖国的南海权益。韦建浪说,当祖国海洋权益受到侵害时,惟有舍小家为大家,才能不辜负海监队伍的光荣使命,坚守国家海疆,是他义无反顾的职责所在。

柔弱肩膀,毅然扛起家庭重担

每次提起家庭,韦建浪这个七尺男儿有说不完的愧疚。每次出海一走就是30多天,家里的事情一点都帮不上忙,海上没有信号,完全失联,打个电话都是奢望。每次出海除了无尽的思念和牵挂,还有的就是对家人的亏欠。但令韦建浪欣慰的是,杨秋蓉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和宽慰,无怨无悔地支持他工作,在家中主动担负照顾家庭、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令他没有后顾之忧。

2015年6月,他们迎来了爱的结晶。孩子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与激动。他们像所有新晋父母一样,在孩子出生前,就给孩子买了漂亮衣物、各种玩具,一同给孩子取名字,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充满了无限渴望。但是,命运偏偏和他们开了个玩笑,令他俩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出生第二天,就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

接下来的日子,杨秋蓉和丈夫辗转于各家医院。有丈夫在的时候,杨秋蓉有依靠。但在丈夫出海的时候,杨秋蓉只能独自一人承担给孩子看病的重担,排队、挂专家号、取药、注射、住院,焦急地等待诊断结果,这本该夫妻共同承担的责任,全部落在了杨秋蓉这个弱女子肩上。看着孩子病恹恹的小脸,杨秋蓉内心煎熬,身心疲惫,不知道偷偷抹过多少次眼泪。她坦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孩子突发疾病时,常常会觉得很累很无助,特别希望丈夫在身边出出主意、说说话,像其他家庭一样有丈夫坚强的肩膀可以依靠。

但作为母亲,作为海疆卫士的妻子,责任让杨秋蓉不得不用柔弱的身躯扛起重担,她用实际行动为丈夫、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一年独自守护孩子200多天,一个月跑好几次医院。也有人问她,是什么让她坚持下来?她总会和人提到一个细节,丈夫每次出海回来,总是主动承担起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连碗都舍不得让自己洗,看着丈夫黑黝黝满是疲惫的脸,她说,这个充满爱的家需要彼此守护。

克服困难,工作家庭两不误

即使照顾家庭和孩子的担子很重,但杨秋蓉工作上的事却从没耽误过。不管做什么,要做就做好,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2016年,她轮换到“自助通道和一站式资料备案”岗位,面对全新的岗位,她挤出时间来学习,将业务书籍带到家里,摆在孩子的药瓶旁边,利用孩子喝奶、入睡后的时间学习,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从“门外汉”成为大家公认的“业务通”和“多面手”,各类业务办理量位居全队前列,这与她不分昼夜的刻苦和钻研精神是分不开的。

杨秋蓉深知,自己所在的岗位是边检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多小的差错都会影响到旅客的正常出入境,影响口岸的和谐顺畅,工作做到位了,才对得起身上穿着的警服。

凭借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杨秋蓉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先后自行开发自助采集和一站式培训课件3个,年均开展业务培训5至8次,为这个平均年龄45岁以上的岗位,注入了新鲜血液。

丈夫常年漂泊海上,在南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妻子无怨无悔地守护家庭,立足平凡基层岗位无私奉献。而他们年幼的孩子,也继承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2016年底,经过一次成功的大手术,病情有所好转,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一家人共同携手,风雨同舟,坚强地迎接属于他们的幸福。2018年11月,这个三口之家迎来了第四个新成员,他们也将一起携手,向未来的幸福生活昂首走去。

新闻推荐

民众镇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以技改促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建华投入使用的先进生产线。陈伟波康雪涛简建文摄本报(记者陈伟波通讯员康雪涛简建文)2月中旬,位于民众沙仔工业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