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非遗·传学” 广东艺术联盟第二届非遗大展闭幕 让“非遗”活化,融入你我他

羊城晚报 2019-02-26 13:35

孩子们眼中的“凉茶”

羊城晚报讯 记者谭铮摄影报道:由广东少儿艺术联盟、广东艺术促进会、羊城晚报活动大平台、53美术馆主办的“非遗·传学”智慧非遗迎春盛宴暨广东少儿艺术联盟年会于2月25日在广州举行。此次活动也为举办一个多月的“非遗·传学”广东艺术联盟第二届非遗大展画上圆满句号。

“非遗·传学”广东艺术联盟第二届非遗大展于2019年1月15日开启,来自中山大学的策展人冯原教授在介绍这一主题时表示,此次大展是“非遗”和儿童教育的一次结合,希望让新一代重回文化发生的原始语境,探寻我们的祖先如何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上,利用可能的物质材料,通过人类自身的沟通、写作和表现,发展壮大为这条文明之路的全过程。

原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侯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看到的关于‘非遗’儿童美术教育展览中最好的一个”。侯令说:“广东的老师,在通过美术探索‘非遗’文化这方面做了非常具体的探究工作。从这个展览可以看出广东传统文化的影响,地方性很强。”据侯令透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教育部门现在研究此课题,为其进入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修订做理论上的准备。“该课题研究时间为5年,届时会进入课本当中”。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非遗”的课堂搬到了美术馆。大展吸引了广州、中山、潮州、佛山、茂名、高明、顺德等地的近50个“非遗”项目。广东40多家少儿艺术机构与上万名孩子参与了“非遗”的创作。

西南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胡泊博士表示,“非遗·传学”这个主题,除了要把“非遗”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据联合策展人刘朝霞介绍,围绕“非遗”这一主题,未来将向“智慧非遗”拓展,“非遗可以加上科技的‘翅膀’变得智慧,同时延续艺术与‘非遗’的融合。”

新闻推荐

试点“线上复诊、医保结算、药品配送”一体化服务 广东首家中医互联网医院正式启动

三医联动,智连慧通——佛山医保处方共享便民服务平台试点启动仪式现场。佛山市中医院供图佛山医保处方共享便民服务平台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