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深召开 会议将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深港澳合作未来持续加码

深圳特区报 2019-02-25 06:17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今天在深圳召开。

本届大会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大会主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次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

1

粤港澳三地发出健康“最强音”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的“年会”,本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将发出大湾区健康“最强音”。

据悉,会议现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宇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将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共同倡议构建高质量健康大湾区。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地分管卫生健康事业的副市长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均将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医院建设与合作、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等,这也实属首次。在港澳方面,也有100多名嘉宾与会。

此外,大会现场将举行“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大会合作项目文本交换仪式”,62个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项目将现场签署,涉及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疾病防控等方面。

与此同时,大会还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医院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保健、灾害紧急医学救援、中医药合作创新以及生物医药、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开设五个分论坛。在参会人员上,大会也邀请高校、企业等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大湾区健康发展。

2

港澳合作办医获得国际认可

作为本届大会的“东道主”,近年来,深圳与港澳在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跨境医疗服务、中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开展诸多合作,为湾区居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在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作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深化深港医疗卫生合作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和卓有成效的探索。

经过6年多的发展,目前,医院已引进了六大优势医疗专科,有255位香港及国外专家取得在医院行医的执业资格。医院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获得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认证的医院及深圳市最年轻的“三级甲等”医院。

一方面,通过深港合作打造公立医院改革范本,另一方面,深圳也大力鼓励社会办医,包括港澳资本来深办医。

近年来,深圳为港澳独资在深开办医疗机构创造了宽松条件,设置了专门的办理窗口,流程清晰,对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承诺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目前,深圳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分别为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医汇卓越时代口腔门诊部、深圳思莉医疗美容门诊部、深圳福田志浩综合门诊部、深圳朱胜吉口腔门诊部、深圳港全综合门诊部、深圳新安希玛林顺潮眼科门诊部和深圳万治门诊部。

3

中医药健康产业“借脑”港澳经验

在加强医疗卫生资源合作的同时,中医药合作也是健康湾区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深圳与香港中医师学会和澳门中医药学会等每年在港深举办“深港中医药论坛”,组织开展纪念世界传统医药日及深港学术研讨等活动。在加强学术交流的同时,深港澳在中医药健康产业上的合作,也是发力点。

去年,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正式落户。该研究院着力打造综合技术平台、高新技术转化与孵化平台、国际合作和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成为中医药专业特色鲜明、优秀人才聚集、管理体系完善、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的国际化研究机构。

此外,香港理工大学也在深圳建立研究院及产学研基地,设立深圳市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学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保健食品的研究。深圳市中医院也与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研发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合作。

“我们合作主要包括中药制剂作用的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制剂的产品开发。在合作中,通过与香港科技大学的交流,也让我们学到很多经验。”深圳市中药制剂中心中药实验室主任陈剑平说,合作给深圳的中医药发展带来了不少启发,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市场化。

4

深圳医生体验港式再教育

人才是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其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成为“准医生”的必修课。在深圳这些“准医生”还有机会体验“港式”培训。

而作为香港大学的附属医院,港大深圳医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上有着浓浓的港式风味。医院采取中英文双语带教模式,部分课程甚至由香港教授采用英语教学。此外,医院提供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共享的视像链接平台,让住培医师实时观看学术会议、病例讨论、技能操作,对于优秀的住培医师,还可到香港学习,开阔视野。

除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日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与香港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展粤港创新科研项目合作,南山区人民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山医院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培训中心暨显微及内窥镜技术实验室”、深圳市龙岗耳鼻咽喉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成立“香港中大深圳耳鼻咽喉研究所联合研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也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等高校建立临床教学合作,已接收港中大本科、硕士实习生24人、港大专业进修学院见习生58人。

5

粤港澳组团“出击”防控传染病

一方面是现有的成绩,另一方面,面对未来,深港澳合作还将持续加码。

在人才培养上,下一步,港大深圳医院将引入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及对应的分科学院培训体系,落地港大深圳医院作为合作平台及培训基地,建立与国际标准对接、被国际认可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构建包括动物手术、尸体解剖、微创手术,OSCE考试站在内的国际化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心。

此外,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粤港澳也将组建防控联合体共同“出击”。

据悉,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在创建国家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市三院将充分利用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平台,为终结结核病贡献深圳经验和中国智慧。”该院院长刘磊表示。

2月24日,广东省防痨协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同主办了“粤港澳大湾区传染病防控合作发展研讨会”,探讨如何提高湾区结核病和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及学术水平,建立传染病防控一体化体系。会上,粤港澳大湾结核病防控联合体揭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结核病防控联合体将强化结核病患者跨区域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结核病的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建设完善湾区结核病临床远程诊疗平台,建立会诊、双向转诊及学术研讨制度;开展结核病学科共建,建立高级人才合作培养、健康促进等常态化机制等。

在面对新发传染病方面,市三院联合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医学研究中心”,同时,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的29家医院、防控机构、高等院校,作为中心的核心单位。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新发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医学研究中心将创新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新发传染病防、诊、治新机制研究并加强合作;联合建设湾区重大新发传染病预警、应急和精准救治平台,实现数据和技术共享;推进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控研究人才的联合培养、培训与交流等。

新闻推荐

广东国防科技推广中心与三家高校院所共建成果转化中心 聚焦先进材料制备等领域 加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下称“推广中心”)在推动佛山军民融合发展上又有新动作。近日,推广中心先后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