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省两会首次开启“代表通道”,10位代表谈民生传民意 建议粤港澳合办创新型大学
今年广东省两会首设“代表通道”,昨日上午8时,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东方厅前媒体记者严阵以待,10位代表分3组走到麦克风前谈民生、传民意。这些代表主要关注教育、民营经济、大湾区等问题。
有人大代表表示,大湾区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珠三角九市要树立“大湾区意识”,用全球视野去谋划粤港澳三地错位发展、优势协同互补,建议三地协同打造一批真正前沿、高端、战略性的研发基地,合办研究型大学,尤其是体制机制创新型大学。
教育
让更多名校主动开展集团化办学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集团化办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势,集团化办学还有哪些掣肘需要破解?省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对此表示,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新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集团化办学通过把名校的教育理念输出到一些薄弱的学校,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各个学校的水平,而且通过学校之间、老师之间的流动、柔性的交流,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但他也直言集团化办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贴牌、野蛮生长等现象,“有些集团化办学比较注重数量,不讲质量,缺少内涵发展,比较注重一些经济的利益,可能忽视了社会的效益,这需要主管部门从办学的目标、要求以及运作等方面对它有一个长期的要求。”
全汉炎表示,集团化办学面对的不是一所学校,而是若干所学校。这就需要在管理制度方面打通和创新,使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流动更加畅通,也使成员校对核心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要有鼓励机制,让更多的名校主动地去开展集团化办学,“包括如何对核心校里面老师的缺编问题,派出去的老师适当的经济补贴,还有绩效问题。”
“减负”其实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施行校内减负,但学生在校外补习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对此,全汉炎表示,减负是一个表象,大家都把它归结为教育的问题,其实,它是一个社会问题。
全汉炎认为,学生负担重的根源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与传统观念有关,“学而优则仕、重学术轻技术、重学历而轻实践能力,这些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二是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还是“学校的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质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学校也有很大压力。三是目前人才的选拔还是比较单一的,还是以分数来选人。
如何做到“减负”?全汉炎认为还是要引导社会对人才、教育、成功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义;其次是行政部门要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要改革评价机制,要改革培养的方式,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位,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而学校不应该被功利所绑架,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源,要促进人的发展。
民营经济
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使命和担当
最近佛山也要提出与广州一起打造万亿级的世界产业集群,省人大代表、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表示,“我们也希望佛山用好广佛资源,把这些资源共同打造具国际化的产业集群。”她透露,佛山的优秀企业早就闻风而动了。“3年前佛山的美的就着力撕掉传统家电的标签,3年后的今天,美的已经把科技创新企业的标签贴上去了,还有佛山的蒙娜丽莎陶瓷、坚美铝材等等,它们早就把高质量摆在第一位了。”
梁凤仪介绍,她所在企业,过去通过在国外进口设备改造企业,现在他们对标国际,从原有的外国购进到现在产品走向世界。“在这个时代里,民营企业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厚街是广东的制造业重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之下,当地有何举措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助力转型升级?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厚街镇党委书记詹文光表示,厚街镇继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民营企业自有的土地厂房由于手续不齐等没有产权证,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下来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好这个历史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员工子女提供好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等,使外来员工有归属感。
大湾区
建议协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态宜居和创业湾区
国务院港澳办近日透露,中央已明确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及港澳广深四城定位。接下来要如何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表示,此举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珠三角九市首先要树立“大湾区意识”,携手跳出珠三角,用全球的视野去谋划粤港澳三地错位发展、优势协同互补。
梁士伦认为,以广深港澳创新带为主轴,珠三角九市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创新要素和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明确自身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真正实现和港澳之间创新优势资源的优势互补。他还建议三地协同打造一批真正前沿、高端、战略性的研发基地,合办研究型大学,尤其是体制机制创新型大学,争取协同打造一批真正具有前沿的技术,也让珠三角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对于国际一流的大湾区而言,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也应该是“标配”。梁士伦认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而港澳地区市场经济制度与规则非常成熟。因此他建议,充分借鉴和衔接港澳的各项市场规则、标准和制度,同时在三大自贸区基础上尽快扩区增容,携手把整个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自由贸易大湾区。
除了经济腾飞,舒适宜居也是大湾区的重要目标。对此,梁士伦建议粤港澳协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态宜居和创业湾区。三地要争取尽可能加快各项社会政策的衔接,尤其是在医疗保障、民生服务方面能够形成一体化的平台。还要给予“软联通”以足够重视,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资源,真正推动粤港澳三地人文深度融合,共同携手打造世界级的生态宜居、宜业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并且事关中国未来在全球发展的站位。” 梁士伦说,三地之间因为有了改革开放40年深度全面的合作,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他也坚信珠三角九市一定能够抓住国家这个重要战略机遇,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协同错位发展,共同创造粤港澳大湾区美好的未来,也共同创造引领全国创新发展的未来。
新闻推荐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资助专利发明,激发科技创新“国有企业有专门管理机构——国资委,民营企业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省政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