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以政府的“紧日子”,成就大家的“好日子”

南方都市报 2019-01-29 06:31

1月28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马兴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严控“三公”经费预算。

政府要过“紧日子”,和当前的经济形势脱不了关系。虽然广东的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但依然要清醒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为长远发展作好打算。报告中提及,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且产业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不足并存,发展新动能仍然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在转型攻坚期,经济形势亦不明朗,更应该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砍掉不必要的政府开支,这就是政府要过“紧日子”的意义所在。

政府过上“紧日子”,不是碍于经济形势的无奈之举,而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出击。报告中对新一年里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民生改善措施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在将近结尾处提出政府要过“紧日子”,意味着政府的“紧日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一环。实际上,2016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说过“要让企业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一方面,政府过上“紧日子”,能帮助企业过上“好日子”。要知道,在结构性减税之后,曾经出现过比较普遍的非税收入大幅增加的状况,和庞大的财政支出也是有关系的,如果砍掉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就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征收冲动,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能轻装上阵,专注于创新和进一步发展。

广东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民营企业的繁盛和广东的蓬勃发展是相互成就的,目前,广东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突破10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2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4.1%,超过了一半。而民营企业受税费负担影响比较大,如果能切实落实减税降费,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均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政府过上“紧日子”,也能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报告中提到的2019年重要任务,有很多项都是民生保障或改善工程,例如“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就涵盖了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生产安全、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食品安全、生活和行政便利化等。而这每一样,都需要资金,将不必要的财政开支砍掉,移到这些急需的民生改善措施上,才能让民众得到更好的保障。

当然,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不是拍脑袋的决定。此前,广东已经在大力推行简政放权,让各地拥有更多自主权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外,也能缩减开支。例如,大力推进减证便民,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省市县三级取消各类证明事项1099项、只保留37项;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完成138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分类改革。这些措施,都为政府合理地过上“紧日子”,奠定了基础。

只有将每一分钱花到实处,才能最高效地利用资源,谋求发展。提出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这不仅是顺应经济形势和转型需要,也是现代化政府的必然要求,更是为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长远发展作好准备。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广东能以政府的“紧日子”,实现多赢,成就民众、企业和政府本身的“好日子”。

新闻推荐

珠三角春运首趟夜间高铁27日开出 “晚上回家,可以早点与家人团聚”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叶国庆王欣)27日20时04分,D4708次准点从广州南站开出,预计小年当天凌晨1时16分抵达贵阳北站,这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