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粤港澳大湾区民生建设 建议有限制开放港澳单牌车进入广东

深圳特区报 2019-01-29 06:21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周元春 李舒瑜 杨丽萍 方慕冰 蔡青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调要加强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28日,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民生建设上,也要实现“全面联通”,真正让湾区居民实现深度融合,共同受惠。

建立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数量调整机制

“粤港澳三地政府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不影响各自交通管理、车辆管理和车辆市场管理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有限制地开放港澳单牌车进入广东,吸引更多港澳居民到广东自驾游以及商务公干。”来自澳门的省政协委员李从正表示,此举能让港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省政协委员杨森平认为,可借力大湾区先行先试的良好机遇,在广东省范围内开通单向直接认可港澳驾照,即港澳同胞持有效港澳驾照即可入境广东自驾,无需额外申领临时驾照或换领内地长期驾照,积累一定管理经验之后,再扩大至全国范围。

来自澳门的省政协委员陈少雄则建议,要建立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数量调整机制,在节假日等高峰期增加巴士供应量,在逐步增加通行证供应的同时,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的中介。

探索深港居民医保结算检测结果互认

当前,粤港澳三地的医疗体制、医师制度、医疗支付和医保系统都不一样,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发展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三地采取的医疗管理标准认证并不一致,居民医保不能互认,医疗服务市场尚未真正打通。港澳居民在内地的医疗费用只能自理,珠三角九城市的医院主要服务本市户籍居民及在本市买医保的人,城市之间的医保仍然未实现通用。”曾少强委员认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曾少强表示,建立医疗服务统一标准,解决医疗资源共享的便利性,实现融合互补是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的重点所在。

“建议结合广东省逐步推进的居民电子健康码建设工作,探索推动大湾区健康信息编码标准化,实现医疗健康数据实时上传。”省政协委员汪华侨提出,希望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传染性疾病一体化防控体系。

大湾区内核心城市的中学可设港人子弟班

在易凤娇、汪桂花两位在深省人大代表看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之下,发展优质的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意义重大。一方面,湾区内各城市之间人口流动将加快,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这给各地学位供给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大湾区要吸引各地人才,也需提供更优质的学位。

易凤娇说,包括湾区各城市在内,广东省学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学位紧张、师资力量薄弱、收费较高等问题。她建议制定广东省学前教育条例,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教师人才队伍的配套政策,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规范、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省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学前教育。

汪桂花则建议,加大湾区各城市基础教育学位供给,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等方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同时,探索建立更紧密的教师交流机制和更便利的学生转学机制。

“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重点中学设立港人子弟班。”李从正认为,这将更好地为在湾区内长期跨境工作的港籍人士提供子女受教育便利。

(深圳特区报广州1月28日电)

新闻推荐

解读二○一九年广东省财政预算报告 提高民生保障标准近二十项

去年广东省财政收支运行状况如何?今年的预算草案报表有哪些新变化?钱怎么花才能“保重点”“优结构”?如何用“差异化”手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