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 肺癌靶向治疗用药策略应合理

信息时报 2019-01-29 01:01

自去年11月30日起,广东省开始执行新调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纳入17种抗癌药物,其中就包括第二和第三代的肺癌靶向药。对此,肺癌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GGH)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药物各有其独特临床价值,相比一代靶向药,第二代靶向药具有独特的不可逆阻断机制,且作用靶点范围更多,对EGFR常见突变和非经典突变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而根据新发布的第二代与第三代靶向药物治疗顺序的研究GioTag的结果,先用第二代、耐药后再用第三代的治疗顺序可让肺癌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时间。

吴一龙介绍,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过去靶向治疗出现前,晚期肺癌患者的选择通常只有化疗和局部放疗,10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平均总生存期只有8~10个月,而现在很多患者都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甚至部分患者能够实现带瘤长期生存,尤其是适合使用靶向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这些主要归功于近十年来靶向药物的发展。

现阶段,肺癌靶向药第一、二、三代接踵而至,针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该怎样“排兵布阵”?吴一龙表示,第一代靶向药与靶点结合是可逆的,第二代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力更强。其次,第二代作用的靶点比第一代更多,因此第二代靶向药对EGFR常见突变患者疗效更好,同时对EGFR非经典突变的疗效也显著优于一代。虽然第三代靶向药与靶点结合也是不可逆的,但是它目前针对的是一代或者二代耐药之后发生T790M突变的患者。

吴一龙说,鉴于第二代靶向药物的优势,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选择初始治疗时,需要为之后每一步治疗通盘考虑,尽可能延长患者每一段的治疗时间,比如初始治疗选择第二代靶向药,一旦发生耐药后仍有选择第三代靶向药的机会。吴一龙强调,“先二代,再三代”是目前合理的肺癌靶向药治疗策略,对于药物的使用,患者和家属仍然必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信息时报记者 谢菁菁

新闻推荐

赵淦森委员: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唱道,‘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赵淦森委员以歌曲开场,引出养老问题,建议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