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各类仪器、标本打交道,为临床、科研提供准确数据,检验科医师卓坚臻表示 “仪器和标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与各种仪器打交道
30岁的卓坚臻,2011年从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博爱医院检验科工作,至今已经从业7年了。
卓坚臻现在主要负责免疫区的工作,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展示了自己的部分工作内容:端坐在工作台前,从面前一组血液标本中拿出一个,这个标本先前已经用离心机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清两部分。“这个检测主要是检测血清抗体的,但这个标本的血液提取量不够,我现在需要把血清部分提取出来,以保证仪器识别到,确保检测的准确性。”说着,卓坚臻用加样枪将标本中的血清部分提取出来,放置到一个微量样品杯里,然后放到一台大型设备进行检测。“我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的检测仪器和标本打交道,它们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为临床科研提供准确数据
检验为患者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没有检验科的工作,医生的临床、科研工作很多时候无法完成。卓坚臻坦言,“正因为重要,这个工作尤其需要严谨、细致、负责的态度。如果不认真负责,就有可能出现大问题,检验科报告的数据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容不得半点差错。”
检验科医生虽然不直接与病患接触,却经常要参与到一些急诊抢救的事件中。“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我值夜班,一个产妇忽然大出血,临床医生打来电话说急需输血治疗,我迅速对产妇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试验通过后立即准备了12单位的红细胞、2000ml血浆和10单位的冷沉淀,最终挽救了这名产妇的生命。”卓坚臻说,“还有一次镇区过来的一个新生儿极重度贫血,当时交叉配血筛选了7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才顺利配对成功,最终婴儿脱险。”
2016年底,卓坚臻被选为该院检验科质量监督小组组长,这让他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我会通过学习、思考、积累,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为临床科研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本报记者 张倩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记者20日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12月15日,广东全省法院审结涉黑恶案共612件,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