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3年投近千万元拉“瘾君子”回头
今年40多岁的李先生曾经有过20年的吸毒史。2017年他从戒毒所出来后便一直得到石岐区向日葵社工的帮助,如今已坚持两年不碰毒品,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三年来,石岐区投入近1000万元,夯实禁毒基础,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等措施,走出一条全程帮扶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之路,取得良好成效,最近被列为广东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
■无缝接管帮扶 他的生活恢复正常
李先生在弟弟的修理店里当帮手,每天都会早出晚归。闲暇之余,也看看书,在公园里跑跑步 。然而这样的普通生活于他而言来之不易。
1996年,不到20岁的李先生交友不慎沾染上了毒品,脾气变得暴躁,毒瘾发作时,浑身就像爬满虫子一样难受,随后的时间里,他被“毒魔”无休止地折磨,生不如死。
去年,向日葵社工洪玉惠前往戒毒所,跟他建立了良好的帮扶关系。出所当日,洪玉惠和社区民警特意赶到所门口,将他接回社区,无缝接管帮扶就此展开。
今年12月14日,李先生向弟弟请了一小时的假,主动赶到民权路的石岐区社区康复工作站,接受尿检。虽然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但李先生还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
洪玉惠说,一年多的耐心帮扶后,李先生变化很大,也非常信任她,还加了她的微信。“类似李先生这样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我一个人帮扶了20多个,从接他们出戒毒所,到帮助他们戒断毒瘾,给他们推荐工作,我是全程帮助。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耐心,给他们更多的希望,让这些特殊群体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说这话时,洪玉惠显得非常开心。
■接受艺术熏陶 尽快融入社会
康复工作站也叫禁毒教育基地,布置得非常温馨。一楼是“零点空间”画室和禁毒宣教场所,二楼是心理咨询室与尿检室,三楼还设置了戒毒队员活动室。
采访时,工作站负责人徐雁辉建议记者采访一下“零点空间”画室,画室志愿者邓泽友为众多吸毒者重拾生活的勇气付出了努力。
画室虽然不算大,但墙面上挂满了学员们的画作。一张大板台上铺了几十件白色T恤,多半已经手工画上了油彩图案。邓泽友说,这些T恤是一家工厂特意帮康复工作站定做的,你可能不敢相信,其中一部分就是戒毒人员手工完成的。
“许多家庭出了"瘾君子",都会变得十分迷茫,似乎看不到希望,我产生了帮他们的想法。开这个画室,我想给戒毒者一项精神依托,当然,也想带给他们一些适应社会的技能。”邓泽友说,画室针对社会开放,也有不少志愿者参与了进来,一些爱好书画的社区戒毒者因此认识了新的朋友,主动放弃了原来的“圈子”。
■每年投300万夯实“社戒社康”基础
刘晓霞是康华社区的书记,她说,许多“瘾君子”戒毒康复期间,社区都会邀请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如果家庭确有困难,社区都会应帮尽帮,就是让这些特殊的群体能够感受到一些温暖,实际上,付出就会有回报。
刘晓霞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去年年初、令人感动的一幕。“还不到上早班的时间,两个大男人就拿着一面锦旗坐在凳子上等我,说要感谢我。他们哪来的钱做锦旗?听后,才知道其中一人到一家洗车公司上班,收到第一个月工资后特意表示感谢的。”原来,这份工作正是社区给他推荐的。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建设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延伸服药点等,好在石岐区办事处非常支持。
石岐区禁毒办副主任陈锦洲告诉记者,石岐区实际上把禁毒工作作为民生工程予以支持,在经费上重点保障,近三年来,区财政每年用于“社戒社康”的经费就超过300多万元,今年还追加了30多万元,用于开展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
本报记者 卢兴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夏亮红)最近,本报热线电话接到多名市民来电,反映去社区接种点接种流感、水痘等疫苗,被告知疫苗紧缺,暂时不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