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AI医生”属医疗机构各自开发没有共享,对此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建议: 研发推广“广东AI医生”患者客户端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艳) 广东省医疗资源较为集中,尤其是广州,在发展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简称“AI医生”)有着自身优势,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展人工智能在专科医疗方面的辅助诊断应用。但“AI医生”属于新兴事物,目前在医疗领域真正落地到临床使用的不多,存在不少发展制约。昨天,记者从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获悉,该委员会拟在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建立广东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的建议》,建议研发推广“广东AI医生”的患者客户端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为患者提供诊断及随访服务。
各医疗机构各自平台形成“数据孤岛”
据了解,广东省在2018年6月出台的《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和“到2020年,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基本覆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关于建立广东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的建议》中认为,广东省在发展“AI医生”方面有着自身优势,如优质医疗资源较为集中的广州市已搭建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发展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所依托的医疗大数据库渐成规模;多家公司已经研发出多个专科的医疗影像识别系统、语言识别系统;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展人工智能在专科医疗方面的辅助诊断应用。但“AI医生”属于新兴事物,目前在医疗领域真正落地到临床使用的不多,存在不少发展制约。
根据建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能力研发使用“AI医生”的医疗机构范围有限,各医疗机构投入使用的“AI医生”均为自行开发,各个“AI医生”学习的病例数量较少、病例覆盖面较小,数据既格式互不兼容又没有共享平台做依托,形成“数据孤岛”;人工智能算法不够先进,无法向医生解释判断依据;缺乏诊疗全流程的系统研究,未能高效辅助医生诊断;研发推广力度集中于少量专科,病种覆盖率很低;侧重于科研报道,缺乏真正的临床应用。
此外,目前未出台“AI医生”配套的政策法规,没有行业准入标准、检测标准和监管措施。目前已运行的“AI医生”App问诊对话模式均为预设的病情症状选择栏。此类App只能算是一个较完整的网络查询工具,患者无法自行使用此类App获得到确切的病情诊断结果。
建议研发推广“广东AI医生”的患者客户端
对此,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建议,建立广东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以下称“广东AI医生”)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省卫健委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及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做好辅助诊疗平台的建设工作。设立“广东AI医生”专项经费,保障诊疗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全省医疗网络及相关基础设施、平台支撑业务系统等的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并向全省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广东AI医生”,将各用户机构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检验数据、医学影像等医疗数据,汇总至省级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并力求汇总医疗数据整体性和完整性,确保医疗数据的总量和质量,做到数据共享、格式兼容,打破“数据孤岛”掣肘。
同时,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还建议,整合省内各医院的专科特长,研发打造全科AI医生。加快分级诊疗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落实。并同步为医护人员开设“广东AI医生”的相关培训课程;提升“广东AI医生”的研发水平、学习能力和临床使用率。此外,研发推广“广东AI医生”的患者客户端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以下称“家庭AI医生”),“家庭AI医生”在为患者提供诊断及随访服务的同时还能向“广东AI医生”提供数据、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反馈。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1月23日,2019年在粤工作院士迎春座谈会在广州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傅华出席并讲话,在粤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