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强师工程被列入民生实事 仲恺区紧扣教师成长需求,确立分阶段分层次梯队培养路径

惠州日报 2017-09-08 00:18

仲恺高新区青年教师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学生分学习小组在上课。

教师参加拓展活动合照。

广东省名班主任梁锦荣老师组织20余位成员交流研讨班级管理的“秘诀”;广东省骨干校长培养对象刘茂强校长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传授校园管理“真经”……在仲恺高新区,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以及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犹如一个个强力引擎带动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实施"强师工程",补齐名师匮乏的短板,引进优秀毕业生及优秀教育人才,计划招聘200名教师,建立10~15个名师工作室。”作为仲恺高新区发展教育的“两大工程”之一,“强师工程”被列入了2017年13项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而“强师工程”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成为仲恺教育发展的有效着力点。

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仲恺高新区盘点“强师工程”实施成果,从教师数量、学历层次、队伍结构、师德水平等方面均喜结硕果,各类主题培训、研修拓展、比武竞赛,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涌现出一批批教坛新秀,一位位名师。

看成果

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构成名师方阵

“可以说,通过实施"强师工程",带动一大批教师勤奋好学,形成了安教乐教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全区教育的大发展。”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教育科负责人如是评价“强师工程”的成果,而这样的评价背后有一组详实的数据支撑——— 评选“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35人,建立名师工作室8个。2016至2017学年度共有4017人次荣获区级以上奖励。有700多人次的学生荣获省市区级科研成果奖,有100多份教育资源被评选为区级优质教育资源。

事实上,教师队伍的优化不仅仅体现在一张张获奖证书背后,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学生学习积极性比以前更为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课业负担有所缓解,学业质量有所提升。”该负责人表示,这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超越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

今年高考仲恺中学的本科上线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上线367人比去年增长了141人,在校长张干丁看来这与“强师工程”不无关系,“近年来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学历达标100%,平均年龄仅30几岁,中高职称者占比明显提升。”而仲恺中学的变化恰恰是仲恺高新区实施 “强师工程”以来的缩影,从教师数量、学历层次、队伍结构、师德水平等方面均出现了喜人的转变,推动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弘师德多项活动价值引领与时俱进

一群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变身教育义工走进社区、企业和农村,介绍和解读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帮助解决家长在子女受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有特殊困难、特殊问题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开展帮扶活动。由仲恺高新区组织的义工教育辅导活动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到了校园之外,获得了居民们的好一致好评。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新时代的教学需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是仲恺教育人的职业要求。仲恺高新区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师德建设制度完善。仲恺制定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方案》,出台《仲恺高新区中小学教职员“十不准”》,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促进教师自我完善。仲恺高新区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主题教育月活动、师德宣讲活动、组建仲恺教育义工团、开展师德征文活动、举办“最美班主任”评选活动,通过活动强化师德素养,树立师德良好的队伍形象,形成了“讲学习,讲大局,讲团结;比师德,比师能,比奉献”的你追我赶的好局面。

“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工作的首要评价指标,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记者从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了解到,重师德、弘师德同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强素质名师引领梯队培养促教师成长

与此同时,仲恺还开始了本土名师的培养,据悉,2016年成立了8个名师工作室,并通过名师工作室带动200个优秀教师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新任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紧扣教师成长需求,仲恺高新区为教师的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建立了梯队培养路径。据悉,根据强师工程的计划。到2020年,仲恺高新区将建立30个以上“科研专家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和“名教师工作室”。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每年招聘新教师100多名,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实施了“青蓝工程”,岗前培训、跟岗学习、传帮带活动、业务考核,均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帮助。为促进优秀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坛新秀”培养计划出炉,“同课异构”教学比赛、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与本区名师徒结对子、邀请专家指导、压担子的方式对入围青年教师进行培育。而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则采取参加“国、省、市”高端培训、与高等师范院校合作培养、与地区名校合作培养、组织考察学习、组织跟岗学习等方式加强培养,从2012年到2017年7月,仅与华中师范等高校开展的15个骨干培训班,培训人数就达1000多人次。

为了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快速提升,仲恺高新区还组织系列的“补短板强特长”业务培训。体育艺术教师“菜单式”培训、自主高效课堂专题培训、数学“华杯赛”教练员专项培训、教学点全体教师专项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B、C证”培训、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育科研专项培训等,从2012年“强师工程”实施以来,教师培训覆盖到各级各类教育、各类学科以及后勤人员,覆盖面达100%。

同时,研修、竞技、轮岗相结合,多渠道多平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全区教研氛围浓厚,11个省级课题及67个市级课正在开展。每年区级以上各类竞技获奖人次占全体教师的80%以上。教师们通过观摩、参赛,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重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出管理红利

今年5月,“仲恺将设6学区,老师变"学校人"为"学区人"”的消息见诸报端,仲恺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时间表路线图也由此爆出。机制体制改革释放出管理红利,激励着教师积极上进,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5年6月,仲恺高新区就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全区所有公办学校教师归于区宣教文卫办统筹管理,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引导教师从“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校长从“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促进教师、校长专业化发展。通过两年多的试行,仲恺区对师资进行统一整合和调配,一方面,推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了教育公平,激发了队伍活力;另一方面,推动了优秀办学经验的快速推广。

如今,仲恺高新区实施学区制度管理改革,将进一步实现教育规划和城市化建设相匹配、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建立共享发展机制。据悉,按照方案,将首先统筹教师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交流机制,实现学区内优秀师资共享。同时,还将联合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培训教师,共建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通过联合共建,整体提升教师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文/图 本报记者张培 通讯员张晴

新闻推荐

子公司与分公司有什么区别? 律师解惑

律师:我是一家有限公司的老总,最近公司发展不错,准备扩大经营到其他的城市。最近股东们讨论了几次,有的建议设立分公司,有的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