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开发老旧建筑建设特色文化村落 妈庙村妇女发展助力计划入选广东基层妇联社会工作创新示范点
“五合楼”前的院落如今已鲜花满地、绿树成荫。
妈庙村的老建筑。
妈庙古建筑手绘地图。
“短短两个月,这些残旧不堪的老房子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8月24日上午,大亚湾区群团工作部副部长、妇联主席黄敏站在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妈庙村老建筑“英满楼”和“五合堂”前的庭院里,原本满地的荆棘和垃圾,如今被一簇簇绚丽的鲜花取代。整洁的院落里,几位村民围坐在一颗百年老树的树荫下打牌。“妈庙村妇女发展助力计划的工作室就坐落于此。”社工督导、项目负责人马绍粉介绍,该项目由大亚湾区妇联、澳头街道妇联、澳头妈庙村妇联实施,大亚湾区集心社会服务发展中心承办。如今,项目得到省、市妇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并入选广东基层妇联社会工作创新示范点。
设计初衷
发挥妇女作用保护开发古建筑
澳头妈庙村位于澳头街道中心区,是有名的侨乡。妈庙村的南面有一条小溪,北面有一条宽达几十米的河流(淡澳河),小溪和河道通流,犹如护城河环抱着妈庙村。妈庙村被誉为建筑博物馆,保存着一批古建筑,建筑风格从清代内陆的客家围屋到沿海开放的民国碉楼、渔家石头屋等都有,中西建筑元素在大亚湾畔交融生辉,但大部分的古建筑均无人看管,荒废已久。
“抱着金元宝沉睡。”区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妈庙村有着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2014年,大亚湾区妇联委托社工机构开展了妇女需求与服务专题调研,《大亚湾区妇女需求与服务调研报告》显示,妈庙村未就业妇女就业意愿强烈,已就业妇女普遍对薪酬不满,感觉自身能力和学历较低,升职、加薪机会太少;大部分妇女希望能以自由支配时间的方式就职,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妇女娱乐生活以打牌、广场舞为主,较少参与大型娱乐活动。
随着大亚湾近年来提出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区妇联指导妈庙村充分挖掘和整合本村资源,通过购买非驻点社工服务方式,妇工与社工连接社会资源修缮部分古建筑,运用口述历史、文化手工品制作的方式,传承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发挥 “妇联+村+社工+妇女互助组织”示范性妇女之家的辐射作用。
开发保护
房主免费提供旧楼做公益
“尽管各领域学者围绕政策与法规、官方与民间、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研究讨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途径,可古村落主体——— 村民的相关问题往往被忽略,村民的话语权缺失。”马绍粉介绍,因此,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以促进村居文化、生计发展为目标,重视古村落村民的声音,探索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引入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服务模式。
“从项目立项到如今,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与鼓励,这些将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动力。”提及来自各方面的支持,马绍粉流下感动的泪水。基地运作之初,租下了其中的一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起的旧楼,将它修葺一新。在修缮工作中,各级妇联为他们送来碗筷、油等生活必需品,捐献电脑等各类办公必需品。“五合楼”的主人李惠生、李志文得知社工机构要使用旧楼,免费提供旧楼作为公益事业之用。
与此同时,区群团工作部在提供项目配套经费的同时,省、市、区妇联和区妇儿工委全力支持和指导项目的运作,区文明办将此作为 “党工+妇工+社工+义工”四工联动志愿服务站;区住建局质监站组织专家对妈庙古建筑安全性进行初评,澳头街道办拟对基地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区国土资源分局提供妈庙村1~4村近10年航拍图……
远景规划
打造休闲宜居文化村落
按照项目的设计初衷——— 致力于推动妇女参与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弘扬客家家庭美德,发挥妇女在文化传承中的主体性作用,打造休闲宜居的文化村落,提升妇女及家庭的生活品质,项目组设计了未来3年的目标和愿景。
第一年将组建不少于30人的妇女互助组,分为4个妇女小组开展相应的能力建设及古村文化保育工作;梳理和展示妈庙村历史民俗,开展村(社区)公共服务,设立社区互助公益金,带动更多的妇女和村民参与;再造村(社区)公共空间和项目服务基地,发挥老屋活化的示范效应;倡导修旧如旧的理念,连接社会各界资源,推动旅游、宣教、住建等部门关注和修缮侨乡古建筑。
第二年则培育2~3个村(社区)妇女、家庭发展合作社,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公共服务效益,鼓励更多村民参与打造休闲宜居的文化村落。
到第三年,则以妇女为主体参与及运营妈庙特色生态文化村,有客家民俗文化馆、古建筑、客家特色美食街、客语路牌、古村民俗、本土文化讲解员,以发展乡村旅游,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区38个村(社区)妇女和家庭发展。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新闻推荐
篆刻(大道之行)志群刻又是9月,又到开学季。像每个学期一样,在女儿就要开学的前一天,母亲都会来到我家吃饭,她要亲自来送个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