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兼顾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 《创新者的变现力》认为,破坏市场的创新往往会给公司带来破坏,成功概率非常小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佩恩新著 《创新者的变现力》(中文版译者易伊),是我在读过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 《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之后,读过的有关创新的最棒著作。
首先说说作者其人。马克·佩恩是沸点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专注于创新研究20多年。本书专注于解决企业的产品创新,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是:在产品的创新中怎样变现的问题。也正是作者这样的主题和立场,使得我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作者对于产品创新所持的观点和态度,找了几个关心的问题,看看他讲的到底靠不靠谱。结论是:作者对产品创新确实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也非常具有可行性,值得学习和实践。下面,我分四个方面谈谈此书对我有启发的地方:
坚持创新,有可能是找死;不创新,就是等死
第一,所谓产品创新,不是非此即彼,而应一箭双雕。何谓创新中的一箭双雕?就是指在创新中的切入点就应该着眼于一举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企业自身的问题,从而为项目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众所周知,产品创新是个非常让人动脑筋的问题。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未来,其结果就是死路一条。反过来说,新产品满足了客户需求,却没能很好地控制住成本,或者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没有足够的销量和利润,其结果仍然是死路一条。总结以上意思,就是我们常说的:坚持创新,有可能是找死;不创新,就是等死。由此可见,创新是一种在死亡的夹缝里求生存或者创造新天地的方式。所以,一开始就要扣住命门,解决上述问题。
第二,破坏式创新应该是打破市场格局而非摧毁自己的公司。破坏式创新最先是由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的,意指利用技术领域内的一次飞跃,生产新产品替代现有产品。破坏性创新理论确实有巨大的价值,它的最成功的实践者,应该是乔布斯吧?破坏性创新为大家津津乐道和效仿,但真正成功者寥寥无几。对此,马克·佩恩的看法与克里斯坦森的看法有几点不大相同:
其一,马克·佩恩发现,在实践中,新技术带来业绩飞跃与公司生命力长久两者兼而有之的太少了。其二,能破坏市场的创新,往往也会给公司带来破坏,导致创新成功概率非常小。所以,破坏式创新对企业而言,未必是福音,很可能是灾难。作者认为,应该站在取悦消费者和促进商业增长两个层面来思考。能兼具这两者的破坏性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如果不能兼顾两者,则不值得推进。
适度失败才是成功之母,失败比例偏高无异于自杀
第三,失败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老师。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马克·佩恩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在产品的创新活动中,适度的失败才是成功之母,如果失败的比例偏高,则无异于自杀,这样的成本和代价太高。马克·佩恩认为,屡败屡战一点都不光荣,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的团队合作中,一项创新往往可能会耗费整个团队很多心血和精力。如果失败成本太高,企业往往负担不起。所以,在创新过程中,要改变观念,不能将失败当成成功之路上的唯一老师,而应该建立创新责任制,通过分析创新过程中的失败,进行有效改进。
第四,冲突产生能量。世界上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创意,都源于两股相反力量的碰撞。比如,苹果公司震撼人心的想象力,来自科技与人文的碰撞;维珍航空的大胆创意,源自死板的商业模式和叛逆精神碰撞。所以,不要将冲突看成不可避免的矛盾,而应将之当做通往创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马克·佩恩借鉴了柔道的理念来化解和调和矛盾。例如,当一股强大的力量正面来袭,与其正面对抗而陷入僵局,不如避开它、利用它,引导它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他举的例子是乔布斯创造iPhone的例子:为了消除产品体验中过重的技术痕迹,乔布斯力主取消按键和复杂的指令。这就是创新。(古 尔)
新闻推荐
广东重拳治理“僵尸企业” 已摸查出3385家企业,计划3年内完成出清重组
据新华社广州8月7日电记者从广东省国资委了解到,广东省重拳治理“僵尸企业”,已出台多个文件,摸查出3385家“僵尸企业”,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