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高考把少数同学“筛”进大学
关于自己的高考,廖永诗印象太深了,因为那时候农村孩子只有高考、读大学才能走出“农门”,廖永诗从小就梦想着考上大学,是村里第二个考上大学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作文是考天气与森林有关的话题,我发挥得不错,50分的作文分,拿到了48分;英语我考了90多分,100分满分;数学考得也还可以,当年高考总分是550分,我考了494分,重点本科线是480分。”
那时候最难学的是英语,有时代的原因,因为那时候英语权重还不大,考中师、中专是非常好的出路,也不考英语,很多同学初中时都不怎么抓英语学习。但是廖永诗觉得英语以后肯定用得着,所以拼命学,也不想走中师中专路线,努力考上高中后,又下蛮力将整套英语教材背了下来。他相信没有努力拼命办不成的事,事实证明,后来英语运用范围越来越广。
那个年代,村里的娃娃鲤鱼跃龙门要靠高考,而且考大学相当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发挥着“筛子”的功能,把很少很少的同学“筛”进大学,所以同学们都非常努力,大家都不用父母老师鞭策,自带发条,学习起来很刻苦也很有劲;再说父母忙农活,也顾不上孩子;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高考期间,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给自己加油。
廖永诗觉得,正是那段岁月,练就了自己还算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考试时很多人心情紧张,但是廖永诗还好,比较镇定,因为拿下了英语,其他基本都是手到擒来的事,“当时我对自己信心满满,大学肯定是能上的,就看去哪一所,最后我考进了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
回想起高中时代,廖永诗说,“那是时代赋予我的荣光,感谢那段岁月,练就了现在的我。”
新闻推荐
记者近日获悉,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近期审理了一起故意损毁共享单车引发的盗窃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为了盗取电池,连续数日共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