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育融合”新劳动教育东坑中心小学获评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观摩研讨活动上,学生展示劳动技能(校方供图)
学生在校内种植基地劳动 (资料图 校方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余晓玲
日前,东莞市东坑镇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获“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授牌。其中,东坑镇中心小学老师彭玉娴执教的“东坑特色美食——糖不甩的制作”劳动课程在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东莞专场)上进行了展示。该校践行“五育融合”新劳动教育的做法受到多方肯定及点赞。
从坚持“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
东坑镇中心小学是东坑镇实施联合办学于2003年新建的一所公办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1800多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是东莞市第三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据东坑镇中心小学校长朱肖兰介绍,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从坚持“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劳动教育特色。现已构建起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为重要支撑,融合五育的“1+4”劳动教育课程群。“1”是“劳动课”,学科课程,每周1节,固定进课表;“4”是“家务劳动+学校值日+校内基地课程+校外综合实践课程”。
此外,该校还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内涵,形成了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从2009年就开始实施“烹饪”特色课程,开展东坑传统美食制作竞赛。其中,东坑特色小吃“糖不甩”为指定品种。每年还定期开展“东坑特产——阴菜”种植比赛。据悉,糖不甩、阴菜均为东莞市级非遗项目,东坑镇中心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
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还要求学生在家庭进行实践,为家人做饭,进一步将家务劳动、孝德培养等内容融合。多年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普遍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该校六年级学生李秋桦就告诉记者,在劳动课上,自己种过萝卜、种过水稻,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劳,也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还学会了做糖不甩、糖水、三明治、蛋炒饭等。
彭玉娴老师自2009年开始执教劳动课,至今已经有12年,她表示,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建成多种类型的校内外劳动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东坑镇中心小学积极推动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多种类型的校内外劳动基地。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有种植园和特色“烹饪”劳动基地,开展蔬菜种植,特色“烹饪”劳动基地开展高年级学生烹饪特色劳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有东坑农业生态园“烹饪”实践基地和东坑镇敬老院。
东坑镇中心小学校内劳动教育基地种植园被命名为“躬耕园”,占地0.5亩,按班田制设计,开展种植比赛。眼下,黄瓜、茄子、豆角、冬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良好,除了蔬菜,“躬耕园”内还种植有一小块水稻。这片小小的种植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学生在这里可以认识各类蔬菜、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同时可以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感受丰收的喜悦。
东坑镇中心小学还在东坑农业园开辟了一个50多亩的实践基地,春、秋两季分别组织五、六年级师生到基地开展“野炊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顽强毅力,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及野外生存能力。
在教学中,该校经常组织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教研科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校长朱肖兰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于2020年顺利结题;此外,多名教师撰写的劳动教育论文获市奖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目前,学校已开发《东坑印象劳动——美食篇》《东坑印象劳动——教育篇》和《东坑印象劳动——家务篇》3本劳动课校本教材。
新闻推荐
麻涌新基村羊城晚报讯记者谢颖、通讯员麻涌宣摄影报道:生态停车场、文体综合活动中心、特色凉棚、河道护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