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产业园挂牌联合招商办公室,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黄江打造国家南方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区

南方日报 2021-05-19 09:33

正扬电子新厂扩建奠基仪式。李鄂摄

天集·磁海产业园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效果图。资料图片

5月18日,经过6家房企91轮疯狂竞拍,东莞地铁1号线黄江北站上盖TID地块以47.3亿元成交,该地块成交总价跻身东莞总价第二高。

由于身处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两大科学城之间,黄江镇已被外界视为“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的双城枢纽”。放眼大湾区,在莞深融合提速和双科学城崛起的背景下,黄江已然跃上莞深双科学城中轴线上的“新C位”,这为黄江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命题。

为全面承接双科学城的创新资源辐射,5月19日,黄江镇政府携手天集·磁海产业园,在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挂牌联合招商办公室,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产学研团队及其规模达10亿元的产业基金将正式落地黄江,助力黄江产业链升级。

黄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黄江将利用市镇联合招商机制,引进新型高端优质企业和项目,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国家南方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区、深圳大都市圈的高品质活力新城,以及山、水、城共融共生的公园城市。

●本版撰文:韦基礼AⅢ01—AⅢ04版策划:黄少宏统筹:韦基礼钟子龙

科创引力爆发优质资源汇聚

在莞深交界处,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南北相望,犹如两大创新磁极,强力集聚世界级大科学装置、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一流大学、一流科研院所、头部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形成大科学装置带动的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

2020年东莞市高企实际存量达到6381家,继续稳居全省第三名,其中黄江等18个镇街高企培育完成率达100%及以上。在双科学城的引力下,更多高新企业、新兴产业以及优质项目正加快向黄江集聚。

近年来,黄江牢牢抓住“三区”叠加发展机遇,聚力工业发展,形成电子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336家。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50.3%和66.9%。

作为东莞的制造强镇,黄江镇的制造业触角早已深入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其中,正扬电子的尿素传感器等配件占全球汽车市场七成份额,安世半导体的半导体元器件占领全球逾14%市场,大顺电子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占全球背光软板市场份额30%以上。

近期以来,黄江不仅促成正扬电子投入2亿余元扩产增资,还加快星河人工智能小镇建设,争取上半年完成投资22亿元的航天电器华南智能制造总部基地拆征工作,并积极推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公办中学等项目建设,同时还促成投资32亿元的领益、21亿元的大富、20亿元的晨讯三家上市公司项目落地。

今年黄江已明确将大力培植优质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增产升规,加大一对一帮扶企业力度,今年力争再培育20家规上企业。除了加快推进大富、晨讯两家上市企业到黄江落地投产,还将加快本地企业培养帮扶力度,结合市有关政策尽快出台配套扶持举措,助推正扬电子等预备上市、准上市企业上市,争取今年发展培养2家上市企业。同时,认真做好领益、安世等企业一对一帮扶,力争将再培养发展2家30亿产值企业,1家100亿的产值企业。

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进驻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本地企业,将使得黄江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更加完善,产品迭代速度加快,产业化效率提高,这也为黄江组建创新联合体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更为难得的是,在莞深融合趋势下,随着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一大批大科学装置、研究型大学,以及一流企业和人才源源不断汇聚,双科学城源头创新的“新磁极”,正在爆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科创引力。

按照规划,松山湖科学城黄江片区是松山湖、光明两个科学城的合作示范区,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产业为主导,发展共性技术研发、中试试产园区等功能,承接两个科学城的科技成果转化需求。

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科学城”必将辐射黄江全面发展,将以高强度投入、超常规对接深圳光明科学城和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争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加快承接科技创新资源溢出,争当深莞高度融合排头兵。

搭建莞深融合发展“新舞台”

今年东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推动南部各镇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的引爆点。

站在大湾区的高度来看,加快深莞等大都市圈建设,已经是各界共识。对于黄江来说,促进深莞融合的愿望尤其强烈。早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黄江镇代表团就提出,要加强莞深道路全面对接,呼吁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的联动协调机制。

目前,黄江正在做强交通优势,奋力打通对接深圳道路盲点,协商军民融合共建“八一大道”,争取年内实现西环路贯通,其将连接生态路,成为连接深圳的快速“新公常路”。还有加快打造连接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的8公里快速走廊,尽早实现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道路全面贯通等有力举措。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从国际三大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交通先行、产业为基是普遍规律。”他认为,湾区经济的效应就是所有要素能够高效、合理地配置,而要放大这种效应,交通先行尤为重要。

为加快组建创新联合体、全面融入深圳创新圈,黄江将围绕新智能,无缝“链”接产城融合。根据规划,黄江镇计划整理利用约2000亩地,用于规划建设产城融合中心区,着力打造黄江CBD中心,引进粤港澳大湾区1000强企业经济总部。

在高标准完成市下达的350亩“工改工”的基础上,黄江陆续启动镇级“工改工”项目13个,盘活裕元工业园区内20余万平方米空置厂房,大力引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企业;盘活太阳神230亩闲置用地,尝试通过建立高新科技园区模式,依托“太阳神”老品牌,吸引高新科技项目进驻。

同时,黄江还将以“主导产业壮大、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成长”三步走战略,积极促进电子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紧链,重点围绕电子加工、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手机配件、新能源汽车5条产业链“内扩外张”。

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当前黄江正依托松山湖科学城搭建莞深融合发展“新舞台”,将田心村面积65416多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用于莞深合作项目,在莞深协同创新、政企园融合创新、技术源头创新上发力,并与园区和企业共建科学家、企业家智创大社区。

与此同时,黄江镇内最大的工业园——裕元工业园也将无缝衔接深圳光明科学城。此前,黄江已利用工业园区这个支点,先后引进深圳74家企业落户黄江或投资,协议投资30.87亿元。在此基础上,黄江目前已引导裕元工业园区腾挪57.5万平方米空置厂房、60万平方米的用地资源与深圳优质企业对接,引进深圳21家优质企业入驻。

集中区域优势资源协同攻关

在双科学城的牵引带动下,由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将在很大程度优化创新要素的资源配置,创造发展的新动能。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表示,希望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区能够加强协调联动,集中区域优势资源,面对国家的重大需求进行部署,解决国家发展战略当中的重大瓶颈问题,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

将空间地理交通的C位优势转化为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的环境优势,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科创机构多方的合力。为此,黄江正与大富科技、晨讯科技、领益智造、天集产城等企业携手,加速莞深合作项目落地。其中亮点项目之一,就是位于莞深边界处黄江梅塘社区的天集·磁海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约100亩,将在莞深协同创新、政企园融合创新、技术源头创新上,与园区和企业一起共建打造成莞深双科学城中轴线上的产业新城,架起一座科学家、企业家等多方创新要素相聚交流的“鹊桥”。

“早在2018、2019年做项目定位时,天集产城就看好黄江的临深区位。随着光明的快速发展和双科学城的崛起印证了我们的眼光。而天集产城在黄江的布局谋划,也与东莞市对黄江的定位不谋而合,提前一两年提出将在此打造中试成果验证转化基地。”天集·磁海产业园总经理李书江介绍,作为省、市重大项目,天集·磁海项目在落地建设中感受到了东莞营商环境和黄江高效的政企服务,项目从去年10月动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一号楼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即将启用。

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当日,中国地图学家和地理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理信息工程专家郭仁忠,将率领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落地园区。该联盟由河南大学时空大数据团队发起,中科院知识产权团队管理运营,联合多家时空大数据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为理事单位。天集·磁海项目作为园区载体,将为助力时空大数据产业孵化及知识产权产业化,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示范园区。

为了在源头创新的“新赛道”中赢得先机,天集·磁海提出将打造“双科学城+源头创新”模式。在天集·磁海园区的规划中,园区将打造全系产业空间,其中尖端企业大厦将承载空中花园办公;科研中试空间则集研发、中试、轻生产于一体,让科技成果产业化更为顺畅;空中智造工厂作为高颜值空中厂房,将让企业有生产力,更有形象力;而企业领航总部则是为了同步全球化时代办公趋势。

链接

黄江十大重点项目

1、正扬电子增资扩产项目

正扬电子增资扩产尿素箱总成生产研发项目(正扬电子第三期增资扩产项目),占地约37亩,总投资2亿元,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节能减碳环保型尿素传感器及尿素箱等。投产后预计年产值5.4亿元,年税收3600万元。

正扬电子智能驾驶及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扬电子第四期增资扩产项目),占地约100亩,总投资6亿元,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尿素传感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5亿元,年税收1.5亿元

2、航天电器华南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

项目落户于星河控股城市更新单元内,占地100—150亩,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航天电器华南地区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基地,重点布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业务,预计投产后产值35亿元,年税收0.8—1.5亿元。

3、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扩产项目

项目总投资32亿元,总占地约200亩。经营范围为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金属配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2亿元,年税收3.78亿元。

4、大富产业投资(东莞)有限公司项目

项目主要打造成以5G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一期项目用地约50亩,投资6.2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7.5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

5、晨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黄江晨讯智造项目

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约60亩,经营范围为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终端智能制造。计划2024年12月达产,预计实现年总产值10亿元,年纳税额6000万元。

6、天集·磁海项目

天集·磁海项目一期着力构建“3+1”产业体系,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以科技金融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计划2023年竣工验收并投产,年产值15亿元,创造6000—8000个就业岗位。

7、裕元工业园区活化更新项目

目前裕元园区内厂房空置面积20.1万平方米,宿舍空置面积19.7万平方米,商铺空置面积1.2万平方米。下一步,黄江镇将与裕元工业园成立联合招商办公室,通过提升园区环境卫生,盘活闲置厂房、宿舍、商铺等,重点引进高新创新型企业。

8、盘活太阳神集团总部用地

太阳神集团总部用地占地面积约230亩,该项目地块已纳入松山湖科学城范围,下一步计划联合太阳神集团根据科学城规划重点引进“材料、信息、生命”三大产业,在保留“太阳神”品牌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建立高新科技园区模式,依托“太阳神”老品牌,吸引高新科技项目进驻。

9、龙见田科技小镇项目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通过整村统筹和城市更新方式,实施“产业导入、机制创新、科技创领、产城融合”发展,聚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

10、星光村产城融合项目

项目总面积达1200亩,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智谷,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和服务聚集区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培育体系,全面提升黄江品牌知名度和含金量。

新闻推荐

梅城泮坑景区现“并蒂莲”

一株娇俏可爱的“并蒂莲”立于水间。(钟小丰摄)本报讯(记者丘琼)“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近日,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