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湾东智芯”引擎动能 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加快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深圳特区报 2021-05-16 06:57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规划图。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 琦

通讯员 秦小鹏 艾海建

落实东进战略,提升东部发展能级,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市第七次党代会做出的这些重大部署,都与位于龙岗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息息相关。这一片区也作为全市重点区域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地处龙岗中心城西部,西接东莞凤岗,北至盐龙大道,南临水官高速和横坪路,规划面积达26.29平方公里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不仅对龙岗区意义重大,同时由于它位于深莞惠都市圈几何中心,对推动大湾区为全球先进制造中心及全球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同样不可或缺。

历经大运时代的“体育新城-活力新城”、后大运时代的“国际大学园,魅力新高地”,递进式发展成“东部中心核心区、深圳城市新客厅”,这一片区整体定位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但客观而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潜力仍有待挖掘,作为东部发展引擎的作用需进一步激发。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高度关注,呼吁从更高层面推动对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建设。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规划和建设提速非常紧迫

今日的东部早已不是从前的东部。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例,历经十几年的积累,实力不可小觑。实体经济方面,片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和产业平台加速建成,创新要素不断集聚,深圳国际大学园汇聚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5所高校,高校学生约4万人,3个诺奖实验室、2个市级基础研究机构、23个创新平台在此落户。在“双区驱动”背景下,今年初召开的龙岗区六届五次党代会提出了“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谋划深度融合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科研创新功能与龙岗中心城的综合服务功能,共同打造 “湾东智芯”。

调研显示,虽然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新形势下,其规划和建设提速已非常紧迫。

“首先是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亟待加强。”市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表示,整个龙岗市级以上平台213个,仅占全市的7.84%,与东部大区地位明显不匹配。“特别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等重点和重大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制约了龙岗区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二是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教育资源、科研创新、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亟须深度融合和规划。对照深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全生态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三是龙岗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亟待提升。虽然龙岗基础教育规模占全市四分之一,办学体量全市最大,质量却位居中下游,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去甚远。高教方面,高水平高校数量仍然偏少。

●组建“龙城实验室”打造东部创新策源地

如何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五大主阵地之一的带动性作用?李学金等代表建议,由市级以上层面支持组建“龙城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载体建设。

他认为,龙岗目前已经具备了高新技术发展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条件及优势,“建议以先进材料及器件为核心,借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新基建关键物质科学和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即"龙城实验室",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

同时,规划建设一批与产业耦合度高、技术先进、体现前瞻性的高质量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深圳东部打造又一个创新高地和策源地。

“合作办学推动深圳高教事业突飞猛进,经验可鉴。”要继续引进知名高校落户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形成集聚效应。这一观点与几位政协委员的呼吁不谋而合。樊建平委员提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里面应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能让研究的成果和人才源源不断地向产业链渗透。阮双琛委员强调,要探索高等教育深圳模式,加强重视本土人才培养。

●加快完善科创生态链释放大湾区发展引擎动力

如前所述,深圳已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全生态链,对于东部而言,如何整合这些关键要素并进一步提升水准,是当下重点努力的方向之一。

李学金代表建议,立足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站位谋划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提供空间支撑,密集布局和落地一批尖端科研机构,打造国际化科研机构集群。

目前,龙岗已聚集了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等3个诺奖实验室,并正在推进深圳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发展,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建设,强化高水平科研机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这些平台为大学科技园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为了给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产业空间,市人大代表还提出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深港产业园,深化产学研联动,加速推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大学+创新平台+创业空间”的综合创新创业体系。依托深圳国际大学园、深港国际中心等平台,全力引进香港及国际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深港产业合作示范区和香港青年创业示范区,推动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落地转化。

“提升东部发展能级,需要得到更多关注、获得更多政策和资源。”来自龙岗团的代表们呼吁,尽快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上升为大湾区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共同形成多点支撑,西、中、东相互呼应的局面。

新闻推荐

东莞平安人寿深入社区开展“敬老孝道爱心公益行”活动 爱心公益助力构建幸福社区

本报讯“各位公公婆婆,大家知道电信诈骗常见的手段有哪些吗?”14日下午,一场针对长者诈骗知识的讲座在蛤地社区举行。讲座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