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安居、教育等成为青年热点诉求 厚植青创热土 筑就青年“暖巢”
年轻人结伴在东莞的公园内跑步。
松山湖南部滨湖片区湖畔花园小区为片区内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高品质宜居场所。
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近期,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南方城市智库、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共同推出了《东莞青年发展调研报告》。青年人有激情、有活力、有才华、有技能,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报告梳痛点、解痛点,指出要在“破”与“立”上同时发力,使青年个人发展与东莞高质量发展实现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报告建议,把东莞青年发展工作放在“三区”叠加带来的新空间、新平台、新机遇下思考,放在城市的“十四五”规划中部署,努力做到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薛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
完善政策链
助力青年“圆梦”
就业岗位是青年完成社会化角色转变,在城市立足、参与和贡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有机互动的关键途径。而创新创业活动则是青年彰显作为经济社会变革生力军角色特质的最重要途径。报告建议东莞多方位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就业引导等方面引领青年发展。
在政策体系方面,报告建议以《东莞市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统揽,全面梳理、完善、升级现有青年政策,形成分层次、有针对性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特别是围绕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驱动、人口结构转型等目标,推出更加密集、更加全面、更有力度的青年发展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监测评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报告建议积极探索东莞市青年发展监测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青年发展监测数据库,探索搭建青年人口数据监测共享、人力资源交流等数据平台,全面科学、及时准确评估全市青年发展状况,为促进东莞青年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支撑。
融入产业链
激励青年“拔尖”
产才融合发展,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长远之策。报告建议基于青年优先发展和积极发展的理念,把青年工作摆到东莞城市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激励更多青年“拔尖”。
报告建议,要加大对青年创业项目资金扶持,积极探索税收贴补、带动就业补贴、电商经验资助等项目扶持激励政策。以财政资金作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设立一批青年项目基金。加大对各类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构建“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在滨海湾新区、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先行先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打造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区。
青年要“拔尖”,需要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报告建议改变以往设置户籍、社保、档案等门槛做法,制定更具前瞻性和吸引力的政策,柔性吸引海内外青年人才。用好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等重大科研平台,激活青年基础研究人才“活水”;实施企业创新人才集聚计划,选定扶持一批创新意愿强烈、基础雄厚的重点企业,吸引青年人才来东莞。出台人才认定标准、奖励激励等导向性措施,使青年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方向相匹配。
报告还聚焦了东莞的青年技能人才群体,指出要加大培训激励。具体而言,要在各片区、镇街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加大对重点企业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补贴力度,优化校企合作、师徒帮带、比赛竞赛、专业进修、国外企业交流等青年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加强职业教育中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前瞻性设计,使职业教育发展与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
针对青年群体劳动权益保护问题,报告指出,要探索按行业和群体设置合理的、高于全市标准的青年最低工资标准,对执行用人单位予以激励。加大对新业态从业青年劳动权益保护,通过加大合同签订力度、创新社保缴存方式、加强劳动监察等途径,切实维护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司机、带货主播、“共享员工”等青年劳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
优化服务链
筑起青年“暖巢”
“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留在城市”。东莞是一座以年轻人为主的城市,解决好青年群体的民生问题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报告建议聚焦城市环境、生活保障、社会参与等关键领域,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筑起青年“暖巢”,让青年对东莞更有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青年人才向往。报告建议结合全市镇村工业园改造,引导改造主体考虑青年群体需求,打造更多集“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于一体新型产业园。适应轨道发展趋势,在轨道交通站点沿线前瞻性布局青年保障住房、刚需性商品房住宅小区等,引导青年人口在TOD居住,缩短通勤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功能布局,加快镇街文化馆、图书馆、多功能体育场馆的建设提升;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圈”,盘活村居周边各类设施资源,做实社区文化中心,探索在住宅小区设置多功能文化服务站点。
居住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建议规范租赁市场落实租购同权,加快将租赁住房纳入“合法稳定住所”范畴,探索税收、信贷、公积金、补贴等多种补贴方式。
在提升青年生活品质方面,报告还建议加快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扩大积分制入学受惠面,满足不同青年群体对学位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双重需求。在镇街或片区建设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布局青年主题公园、亲子公园、青年创意集市、时尚项目比赛等,培育青年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新闻推荐
根据《东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规定》(东财〔2008〕264号),以下政府物业面向社会公开招租:本中心将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