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桥头镇刘克平:深耕15载, “种花练拳”传一方文化
刘克平。黄伟兴摄
扫码看更多能人
上午时分,东莞市桥头镇莲湖畔来往行人不断,有练声的曲艺搭档,有在“粤书吧”读书驿站翻书的读者,还有牵着宠物往来散步的行人。
“这就是我们荷花节举办的地方,每到6月,大家可以在这里赏荷花、拍美景、食莲宴。”曾任东莞市桥头镇宣传教育文体局副局长、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的刘克平说。回顾15年的基层文化工作,要先从一池荷塘说起。
一塘荷花,孕育本土文学人才
2005年10月,刘克平调入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当时当地已经打出荷花节的品牌,但如何提升其品质内涵,是上任一年来刘克平的一桩心事。2006年底,一场头脑风暴后,“荷花文学奖”的概念应时而生。
桥头一直是东莞的文化重镇,东莞市小小说创作基地、诗歌散文创作基地、报告文学创作基地、市级小小说创作基地等多个文学创作基地都在此建立。以“荷”为媒,2007年,当地开始推出东莞荷花文学奖,进一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
但“桥头为别人做嫁衣”的杂音早期一直在刘克平耳边回响,前三届的获奖名单中没有一个桥头作家,很多人建议放宽评奖标准。“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评奖的标准也不能降低,要对桥头的作家有信心。”刘克平指着七届的获奖名单说。
从第四届开始,桥头本土的作家逐渐上榜。看着手中的名单,刘克平重重地在这些名字下划了几笔。历经14年,东莞荷花文学奖共评选七届49部(篇)作品、49位作家,不仅为东莞培养了一批文学创作精英,在国内文坛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誉为“国内地级市文学评奖中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比赛评委都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评委,每个奖项只有一个获奖者,对作品要求高,含金量也高,越来越多的作家都很看重。”曾获得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年度小小说奖的刘帆对记者说。
一套拳法,传承百年非遗文化
每到课间,在桥头镇的小学校园里总会看到不一样的课间操,南拳之一的莫家拳成为孩子们强身健体的标配。
“嘿、哈……很有气势,我觉得比一般的课间操有意思。”桥头第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胡华特告诉记者。
但在15年前,在桥头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莫家拳却濒临失传。2006年,刘克平带领团队开始为莫家拳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12月,莫家拳从全国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期间,走访莫家拳第五代传承人莫柏许,邀请曾开办香港第一家少林莫家拳总会的莫德裕回莞,向广东省武术专家求教……一本关于《桥头莫家拳》的专著于2017年出版。
近年来,非遗、文学、音乐等各类文化元素都在桥头镇遍地开花。问及其中的秘诀,刘克平总结为八个字——热心、细心、匠心和真心。去年10月,因机构改革刘克平调任教育管理中心主任。他表示,他将把多年的文化耕耘融入到教育提质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桥头镇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李玲玉
新闻推荐
点击广东昨天是母亲节,“广州反诈中心送上"母亲节防骗大礼包":通过"穗安防诈"小程序绑定家人手机号,骗子联系父母时你能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