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为黄江镇未来发展定位 依托双科学城优势 承接创新资源溢出
黄江今年将力争打通前往深圳的新主干道。受访单位供图
红花油茶森林公园。黄政正摄
百鸟鸣唱,林海茫茫,在植被茂密的丛林深处,有一朵朵艳红的花蕾挂满枝头,格外引人注目。
4月22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同步启动。红花油茶森林公园作为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的先行启动区域,率先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1114.75公顷,首期投资2.2亿元。
巍峨山科学家森林公园地处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两地中心区域,是两座科学城共有的生态核心。而黄江镇身处松山湖科学城深莞科技成果合作转化区,横跨大朗镇和黄江镇的红花油茶森林公园有一大部分区域就在黄江。
从高空俯瞰,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犹如两颗明珠镶嵌在黄江镇的南北两端,二者的直线距离仅7公里。当前,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携手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和先行启动区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作为东莞唯一身处两大科学城中间的镇街,随着莞深科学城快速通道动工建设以及未来两地轨道交通无缝连接,双科学城的辐射效能极大加强,黄江镇的战略定位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韦基礼郑国豪
承接双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黄江牢牢抓住“三区”叠加发展机遇,聚力工业发展,形成电子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336家。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50.3%和66.9%。
作为东莞的制造强镇,黄江镇的制造业触角早已深入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其中,正扬电子的尿素传感器等配件占全球汽车市场七成份额,安世半导体的半导体元器件占领全球逾14%市场,大顺电子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占全球背光软板市场份额30%以上。
2015年以来,黄江镇先后引进深圳70多家企业落户或投资,目前这些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正逐步释放新动能。
去年,黄江集中签约启动115个重点项目,不仅推动领益智造投资32亿元建设总部和生产基地,更启动星河人工智能小镇项目,引进全球最大通信基站滤波器设计制造商“大富科技”,推动华南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基地投资20多亿元打造共享制造平台,构建以5G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迈进2021年,东莞与深圳的融合发展又有了新动向。继明确推动南部九镇高水平对接、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后,今年东莞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将积极推动南部各镇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的引爆点。这对东莞南部各镇来说,释放了重大利好。
黄江镇的电子产业与松山湖功能区各镇的特色产业组成的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产业链完善,产品迭代速度快,产业化效率高,这为松山湖科学城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深莞融合向纵深发展,黄江的发展雄心逐渐显露。今年黄江首次明确,将全力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培育跨越发展新动能,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进一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按照规划,松山湖科学城黄江片区是松山湖、光明两个科学城的合作示范区,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产业为主导,发展共性技术研发、中试试产园区等功能,承接两个科学城的科技成果转化需求。
为充分承接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的资源外溢,黄江镇计划整理利用约2000亩地,用于规划建设产城融合中心区,着力打造黄江CBD中心,引进粤港澳大湾区1000强企业经济总部。
今年初,省市重大项目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封顶。该项目地处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中轴线上,项目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超100万平方米,配置高端研发大厦、研发中试大厦、智能工业大厦、企业领航总部等配套。这为承接双科学城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优质空间载体。
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加快形成
当前,黄江正重点推动政策、产业、人才等资源向创新节点集中投放,狠抓招商选资,全力打造莞深优质项目集聚高地。面向未来,被寄予厚望的黄江镇,将进一步完善连接光明、松山湖两大科学城的交通网络,全力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积极承接科技创新资源溢出。
交通要素的互联互通素来是城市融合发展的催化剂。但是,由于尚不完善的交通路网,全镇仅有的一条南北向交通主干道公常路连接深圳,造成道路的常年拥堵,使城市区位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若想加快黄江与深圳在生产、生活上的相互融合,全力打通道路“任督二脉”,畅通交通路网,黄江势在必行。
今年初,黄江环城路鸡啼岗存在十多年的“断头路”在短期内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至今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黄江镇委委员张何表示,鸡啼岗“断头路”打通后,不仅能极大方便附近居民出行,还能有效畅通城市交通内网,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3月4日,黄江镇委书记苏东带队前往某部队基地开展座谈交流,就西环路“断头路”问题进行讨论,协商军民融合共建“八一大道”,打通这段总长400米的“断头路”。目前,双方就规划、土地评估置换、时间进度节点等达成协议,争取年内实现西环路贯通,其将连接生态路,成为连接深圳的快速“新公常路”。
据黄江镇规划管理所介绍,新公常路是深圳与东莞东部工业园片区的快速通道,其延长线将连接深圳光明区北环路,直通深圳腹地。该“断头路”打通后,黄江第二条连接深圳的主干大道将贯通,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将实实在在转化为交通优势。
为进一步打通对接深圳道路的盲点,今年下半年黄江还将启动接驳深圳的长约1.6公里星光大道升级改造工程,打通该镇约7公里道路连接深圳;同时,加快打造连接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的8公里快速走廊,尽早实现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道路全面贯通;规划对接深圳的生态大道(西环路—生态路)、清龙路、松黄路的交通路网升级,尽早实现“三纵五横”交通大贯通。
从内联到外通,从一城到一域。3月8日,东莞召开全市轨道交通工作会议,提出将规划10条铁路5条城轨融入广深都市圈,加速东莞与周边城市路网的对接。其中,东莞地铁1号线经过黄江镇域,与深圳地铁6号线在公明站相接。
为加快城际轨道路线与深圳接轨,黄江正依托4条轨道线路8个轨道站点全力打造“TOD之城”,以TOD建设提升创新要素流动速率,实现与深圳城市路网更深层次的绑定。
随着城市交通路网的逐步打通,黄江对接深圳的城市界线进一步模糊,黄江与深圳1小时乃至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正加快形成,促进了两个城市间高素质人才的交流。
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新格局
4月20日,东莞市交通集团一行到访黄江镇,双方共同召开座谈会,研究审议黄江停车场TID综合开发项目有关问题事宜,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推动轨道项目取得新进展。
从全球视野来看,城市融合发展较好的地区,都必须依靠于优越交通、环境要素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进而提升城市各领域的承接布局能力。
与深圳比较,黄江镇在城市品质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急需补齐。“只有高品质的城市,才能承载高质量的发展新动能。”苏东表示,黄江不仅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对标深圳,更要在城市环境、城市品质上对标深圳,呈现城市品质和活力,实现城市发展与美丽双赢。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公示显示,黄江镇黄牛埔旧搅拌站地块改造单元拟通过优化用地功能,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为临深高品质生态宜居住区。4月中旬,黄江北地铁站(在建)两块地铁上盖地块接连宣布起拍。
根据规划,黄江北站点周边未来将以现代工业、居住、商业、生活配套等功能为主,重点发展创智产业、高端商业,以及居住商业中心。地铁上盖地块紧邻黄江北地铁站(在建),1.5公里范围内有黄江镇第二小学、黄江人民公园、黄江人民医院以及小区花样年江山,东侧为工业区。高层景观可看仙村水库、黄牛埔水库,生态景观较好。
这是黄江立足深圳标准,打造区域优质宜居生活圈的又一新尝试。面对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为辖区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黄江今后将深度结合4条轨道交通线,探索“轨道+产业”“轨道+社区”等开发路径,推进8个TOD站点协同建设,形成集群效益,释放超过6.5平方公里开发空间。目前,黄江已确立“中心建设提速、区域协同发展”的规划建设目标,全镇“造心计划”正在提速。
自从黄江编制完成东莞市镇街首个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规划,黄江依托四大森林公园环绕的优质生态基底,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山、水、路、园”等要素融合发展,以“扩绿提质”“行动黄江”“城市节能”等专项行动布局构建碧道网、公园网,加快形成“出门见绿、推窗见绿、登高见绿”的“十分钟生态休闲圈”,打造莞深腹地生态优势屏障。
从全力畅通交通路网到高强度推动水污染治理,从打造“十分钟生态休闲圈”到谋划建设产城融合中心区,黄江城市品质的探索道路逐步清晰,一座城区品质卓越、综合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的临深小镇加快构建,为承接深圳高质量发展辐射、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现战略卡位做足了准备。
■记者手记
助推深莞融合
或是黄江最佳出路
随着深圳创新型产业崛起和东莞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深莞“产业强联系、人口初步扩散”的融合特点正形成,这在临深片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人口、产业等发展要素实现跨城高效流动,实际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东莞临深镇街基于地理、交通条件上的天然优势,历年里均把主动对接、融入深圳都市圈作为全年重点工作。
黄江与深圳合作历史源远流长,互利合作基础十分深厚。去年,东莞提出要把临深九镇打造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这是东莞对深莞融合的主动呼应,也给黄江未来工作定了总基调。
与此同时,黄江能成为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首选地之一,不仅是因为深圳产业辐射扩散的结果,更是黄江谋求城市跳跃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交通设施完善到产业转型升级,从城市品质提升到环境生态重塑……近年来,黄江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好。若能与深圳实现更深层次合作,将进一步打破城市壁垒,激活区域经济、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放大城市价值。
对黄江而言,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很可能是城市立足区域定位,谋求自身发展的最佳出路。当下,黄江正以高定位、高标准自觉担当起对接深圳的先行者、探路者角色,加快推进与深圳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等联通衔接,在社会民生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优先承接深圳优质溢出产业资源,推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样本
天集·磁海项目
将建智创大社区
天集·磁海项目是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重大项目之一,位于黄江镇田心村。天集·磁海产业园是天集产城在东莞的首个产业园项目,未来将着力构建“3+1”产业体系,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以科技金融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支持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天集·磁海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超100万平方米,将汇集数万名高级人才、千家名企进驻,超百亿年产值。目前一期计容总建筑面积26.17万平方米,将配置高端研发大厦、研发中试大厦、智能工业大厦、企业领航总部、人才服务配套,满足企业从生产、研发、试制、中试、办公、销售、商务、展示、仓储全链条一体化物理空间需求。
天集产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2020年广东省及东莞市重大项目,该项目已获批重大项目基础和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前介入手续,目前项目现场场地已完成平整,预应力管桩正在施工,配合相关主管部门要求,正积极抢抓进度,确保按照省市重大项目投资及建设进度要求加快推进项目落地。目前已有大批来自深圳及东莞的高科技企业陆续前来实地考察,并达成初步进驻意向。
天集·磁海项目地处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中轴线上,辐射半径在10公里范围。松山湖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高地;深圳光明区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成为源头创新策源地和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地。
从区位上看,天集·磁海项目东临区域主干道公常路,距离莞深高速黄江出口仅2公里,可直达光明、龙华、福田、南山等地,道路交通四通发达;莞深科学城快速通道(松山湖科学城至深圳光明科学城通道)开通后10分钟可直达松山湖;周边配套地铁1、4号线换乘站黄江中心站仅800米距离,2024年与深圳地铁6号线接驳,区域交通便利;项目紧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东莞学校,周边景观资源丰富,西边紧邻花母山与蝴蝶地水库。
天集产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天集·磁海项目将在莞深协同创新、双科学城辐射创新、政企园融合创新、技术源头创新上,与政府、城市、园区、企业、人才一起共建打造成莞深双科学城中轴线上的科学家、企业家智创大社区,成为深圳产业转移成本洼地、全球科研技术链接高地、高精尖科创菁英智地。
在园区运营服务方面,天集·磁海项目将依托双科学城的辐射效能,以及深耕天集一汇、两院、三中心、四平台运营体系,从近期的产业转移综合成本,到中期的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与资源,以及长期的区域发展国家级红利势能三个层级为企业赋能。
在园区氛围营造上,天集·磁海项目将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产城人文社区,以创新为起点,以园区为驱动,对未来城市、未来产业、未来社区、未来企业、未来人才进行立体构建,以创业为起点,与企业家一起创新与奋斗,共建共治共享美好产业新家园。
未来,天集产城将以莞深融合,双科学城源头创新为磁极,以打造莞双科学城中轴线上的科学家、企业家智创大社区为蓝海,成为创新、融合、智能的现代科技企业聚集区,吸引全球创新资源的磁力极。
新闻推荐
近日,中信银行东莞分行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20年以来中信银行东莞分行积极贯彻落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