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40年!高速路网见证世界工厂蝶变 品质都市勾勒现代交通远景

羊城晚报 2021-04-26 11:45

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羊城晚报记者黄婷程行欢实习生王翌萌

40年前,从东莞上空俯瞰,满眼尽是鱼塘遍布的田园乡野;如今,密布的水网成了四通八达的路网,车流日夜奔驰,沿线高楼林立。交通设施和沿线城市景观的更迭,浓缩了这座城市从农业县到世界工厂,再到如今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湾区都市”的蝶变历史。

1978年,国务院发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东莞把握机遇,利用地缘优势以及华侨港澳同胞众多的人缘优势,建立起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

自此,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农业县变身为闻名于世的世界工厂,创造了物质财富,更造就了“东莞模式”。2007年,《纽约时报》在版面上如此介绍:“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城市,但正是它的1000万人口在填充你的衣柜,别的不提,在美国销售的运动鞋中有40%来自东莞”。那年东莞的GDP达到了创纪录的3151亿元,占广东全省的1/10。

从太平手袋厂走来,东莞正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东莞制造业规模总量稳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突破2万亿元和4千亿元大关;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9%,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7.9%。

“我们还是坚定地以制造业为本,时代赋予东莞的要求是打造国际性制造业名城,也是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的转变。”东莞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梁杨阳告诉记者,经过10年来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成为东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智能终端领域拥有华为、OPPO、VIVO等一批龙头企业,去年该市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入选了国家级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东莞还加快提升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如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关键技术预研项目等项目落地东莞;围绕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个定位的松山湖科学城应需而生。

伴随东莞产业发展的,是不断扩展与更迭的城市交通版图。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东莞模式”经营两头在外,货物运输需求增长。而上世纪末,东莞仅有广深高速作为对外快速沟通的通道,出口货物通过陆路运至深圳、香港出口,交通流量陡升,大量的原料和货物被堵在公路上,“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惊叹里难免有几分缺憾。

1997年2月,莞深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梅观高速黎光站(现已拆除,变成2014年建的观澜站)至塘厦4公里正式动工,一年多后即通车,这也是全国首条由地级市自筹资金、自行建设的高速公路,使东莞各镇区之间的行车时间缩短为半小时以内,而且使东莞至深圳皇岗口岸的距离比走广深高速公路缩短16公里。1997年,虎门大桥建成,以“世界第一跨”的美誉,成为贯穿深圳、珠海、港澳的交通咽喉,也成为东莞的重要交通名片……

近年来,东莞正式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目标愿景,而各类融入湾区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将为这一新名片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东莞已形成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格局,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里程365公里。

“十四五”期间,东莞计划新增92公里高速公路,深度融入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打造湾区战略节点城市,实现城市中心至大湾区核心城市中心城区轨道出行时间小于60分钟。同时,重点强化干线及次支路网建设,实现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优质生活圈时间可达性小于15分钟,支撑东莞从“通道城市”向“战略节点城市”转变。

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是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题中之义。当前,东莞正围绕“以人为本”精神,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初具雏形,实质性启动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建设,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提升,彻底扭转昔日粗放、割裂、分散、“无中心”的情况;坚持系统科学治污,全年新增截污管网5700公里,完成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和213条内河涌污染整治,7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张全新的东莞城市画卷将在大湾区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新闻推荐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对智慧成果的价值补偿

编者按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2021年广东省“4·26”版权宣传周主题为“全面加强版权工作,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