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不再为读书“迁徙” 东莞是如何做到的
父母在沿海打工,孩子在老家读书,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子女的分离之苦,是外来务工者心中的痛。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了题为《“新莞人”子女为何不再为读书“候鸟迁徙”——“世界工厂”东莞: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报道。文章从随迁子女张怡清的故事开始,张怡清通过积分入学入读东莞,又通过异地中考、升读了本地高中。许多一度在城乡间“钟摆式”流动、“候鸟式”迁徙的孩子,跟张怡清一样,拥有了“留城不返乡”的教育新选择。
笔者身边就有不少非莞籍子女在东莞就读,并从东莞考上大学的案例。这些孩子没有离开父母,在父母的荫护下成长,他们没有与父母分离的孤独感,与父母一道在东莞落地生根。眼下正直4月初,秋季入学报名申请即将启动,在东莞的各大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看到了非东莞籍子女入学的各种文章,提醒家长要注意办理的事项和准备的资料等等。这些新闻基本都拥有十万加的阅读量,可见关注度之高。
而另外一个数据更能直接地说明问题。据统计,制造业发达的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全市800多万常住人口中,非本地户籍占比超过7成。截至2020年底,125.52万在校生中,非户籍学生为83.17万人,占比高达66.26%。这些大规模非户籍人口入学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需要从2009年开始溯源,早在2009年,东莞在广东率先实施积分入学,父母积分达到一定分数的,随迁子女可在东莞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2017年起,东莞开始以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的方式,扩大随迁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受惠面。此后积分入学政策,逐年降低申请条件、精简积分项目、简化办理材料。时至今日,今年的入学政策,非东莞市户籍孩子只要家长办理了东莞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就可以通过积分入学,申请入读公办学校,或者享受政府补贴入读民办学校。也就是说,如果积分无法达到入读公校要求,还有民办学校这所大门打开着,同时鉴于民办学校学费相比义务教育要高出一些,东莞向随迁子女发放民办学位补贴,其中小学每生每年5000元,初中每生每年6000元。
公办、民办学校的双管齐下释放了大量学位,另外一方面东莞还大力推进新建改建扩建公办中小学,以今年为例,2021年东莞将有45所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完工,完工后预计新增学位约4.68万个。学位扩容只是解决了入读的学生数量,打造品质教育成了学校和家庭更迫切的诉求。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东莞,区域间、校际间客观存在着教育发展相对不均衡。如何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东莞探索实行“公托公”“公托民”的托管方式,实现对被托管学校的全方位改造提升。2016年,南城中学交由东莞中学开展全面托管办学,成为东莞学校托管改革工作的首个试点。托管后的南城中学,班级数量逐年增加,班额也相应扩大,尖子生流出率明显降低。无论学校的社会口碑还是教育教学成果,教职工队伍积极性,都与之前有较大改观。
以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组建办学集团,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带动了区域内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发展。然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个个教师队伍,一堂堂日常课是办好教育的基石。2010年东莞开始实施“三名工程”,打造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让名师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每个名师工作室至少开一个“大讲堂”活动,与全市教师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以此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育而言,网络教育是打破教育鸿沟,消除地域教学资源与教学水平差异的一个有力补充。2015年东莞启动慕课教育,与此同时慕课开发被写进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慕课平台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没有围墙的优质学校”,陪伴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陪伴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成果惠及更大群体。
为了让“新莞人”子女不再为读书“候鸟迁徙”,从学位扩容到教育提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世界工厂”的东莞一直在努力。2021年的东莞更是以“品质教育”为价值追求,以扩容提质为主题,并提出至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现代化强市,教育蓝图绘就,相信在莞的学生以及家长将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相信更多的张怡清们在东莞梦想开花。
新闻推荐
■凤岗凤凰大道航拍图凤岗宣供图本报讯近年来,凤岗镇加快推进与深圳交通设施互联互通,通过构建完善的交通路网,承接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