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年了,她的“4月诗群”如期而至 别样的读诗会传递阅读之声

东莞日报 2021-04-02 10:18

■在图书馆的莞芽故事会上,给小朋友讲故事■读书日活动中,李颖哲作为领读人带领大家云共读

4月来了,对于东莞一群热爱阅读和诗歌的朋友来说,他们盼望了一年的“4月读诗会”又来了,又可以尽情地与诗歌亲近了。

“4月读诗会”的发起者李颖哲没想到,这个始于5年前的小众的、自发的线上诗会,会让大家越玩越嗨,今年的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进群、慕声音进群。

李颖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喜欢给孩子们讲绘本,是东莞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人,读诗群也是她兴之所至推广阅读的方式之一。

当初只身一人从遥远的北方来到岭南东莞,十几年过去了,李颖哲渐渐习惯了南方的生活,也找到了融入这座城市的路径,东莞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她忍不住融进去,用自己的方式为城市传递阅读灯火,传播阅读之声。

随性读诗,无限亲近诗歌

李颖哲从小热爱朗读,有好听的声音,在诗歌和阅读中,她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作为一名知识女性,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够参与到城市的文化中,把自己的能量散播出去?李颖哲用自己的热爱,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通过读诗给这个城市传递美好的阅读声音。

连续做了4年读诗群,每到春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自己建立的“读诗群”里组织大家一起为爱朗读,传递美好的情感。现代人忙忙碌碌,内心焦灼,如果能停留下来,读读诗,是一个很好的自我疗愈的过程。

李颖哲的读诗群,不是朗诵群,而是“百变读诗”,所以大家玩得都很快乐。可以分享喜欢的诗篇,随性讨论,也会即兴创作。比如今年诗群一建起来,李颖哲问一位平日写诗的朋友有没有新作,对方发了一首《我做沙子的时候》,接着大家就玩起了仿写,有《我做小孩的时候》《我做手机的时候》《我做哲学书的时候》……各有趣致,然后又有群友把大家的即兴创作串联起来配乐朗读出来,听起来很有感觉。

随性和即兴是这个群的最大特点,大家不断冒出新点子,有纯美的独白,也有方言朗诵,还有吟诵、戏说,甚至会用各种流行歌曲的曲调同唱一首诗。2岁多的小娃跟着妈妈读古诗,有些拿不准的发音和认真的腔调萌化众人;4岁的小朋友抱着一只鸭子读《咏鹅》,视频发上来,大家乐坏了;有夫妻共读一首诗的,女声深沉,男声温暖……诗歌在这里不是一本正经、曲高和寡的,而是亲切和生活化的,让大人小孩都乐于亲近。

李颖哲说:“有些人普通话发音不是很标准,但没有关系,大胆去发声,去读,才是第一重要的。先靠近诗歌,在诗歌中寻找治愈的能量,寻找诗歌中精神的力量。”

微光汇聚,点亮阅读星空

东莞是图书馆之城,除了总馆之外,全市32个镇街都有图书馆分馆,读书氛围非常好。李颖哲参加了东莞图书馆举办的少儿阅读推广人培训及考试,获得了阅读推广人资格,认识了许多东莞的同道之人,大家用各自的方式推广阅读。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李颖哲对童书阅读,对绘本有天然的敏感、好奇和喜爱。她有天生的讲故事的能力,看到不同的绘本,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把故事讲好。到了周末,李颖哲会到东莞图书馆莞芽故事会,去给小朋友们讲绘本。当她把绘本形象“小木客”介绍给小朋友的时候,当她伸出胳膊,佯装鼓动起风帆,让大风吹拂,让每一个小朋友感受到风的滋味的时候,那一刻她无比满足。

她说,在东莞其实有很多像她一样的、热衷于推广阅读和绘本的人,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相互支撑,每一个人才能够做得更好。她特别喜欢一群有共识的人相互间的精神陪伴。

她说,在这个城市里,每一个人凭借自己的爱好,都能够参与到城市文化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为城市的文化做加分。李颖哲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们讲故事,在春天里组织读诗会,在读书节领诵,在读书节目中做分享嘉宾。

人们常把阅读与灯火相比,可能就是因为,阅读需要安静,浩卷青灯,一点点灯火汇聚在一起,才是璀璨星河,在东莞有许多像李颖哲这样的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点亮微光,为这个城市留下文化的星火。

对话

大家一起读诗是很温暖的事

读诗可以让人远离日常琐碎,很治愈

记者:怎么想到做一个读诗的群呢?

李颖哲:2016年,我家老二出生了,老大有一些不适应,我也有一些需要调节的地方。当时很想找一个慰藉,可以让自己从眼前的琐碎中抽身片刻。我想到了朗诵。平日里比较喜欢朗诵,但当时的情况,要想安静地读很长的东西,不可能。于是翻到了诗,读了一下,突然觉得读诗很治愈,可以让我暂时远离一地鸡毛,远离琐碎。

我给自己列了一个计划,每天晚上两个孩子睡了以后,就给自己读两首诗。读诗的感觉很好。

到了2017年春天,我和网上有一些女性朋友组了一个读诗群,大概20个人,大家一起读诗,氛围特别好。读了半个月,大家依依不舍,希望这个群不要解散,但最终还是解散了。到第二年春天,“一起读诗”像季节物候一样,开始萌动。但当时读诗的朋友风云流散,我就重新组织搭建的读诗群。

一年一年,从2017年至今,每到春天,我们就去赶赴一场诗会。

记者:要进入你们的读诗群会有门槛吗?

李颖哲:其实读诗对参与者稍微有一点要求。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诗歌离我们很远,头两年我只是在朋友圈发个二维码,或者简单在群里面吆喝一声,有一些人会积极加入,但总体参与度一般。

到了2020年,我就想,广撒网,到处发通知,效果不一定很好,我就在心里先进行了筛选,预想了可能对诗歌感兴趣的朋友,再重点邀请他们进群。

虽然我喜欢朗诵,但我并不希望这是一个朗诵群,我只是单纯希望大家一起读诗,不管你用方言读也好,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也好,只要你足够用心,非常享受读诗这件事,就够了。大家一定能从你的诵读中感受到来自你的温暖。

所以后来才有了方言读诗、吟唱,用套改流行歌曲的方式读诗,快乐而投入。大家都很享受这个活动,我也很开心。2020年读完诗以后,我突然有了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够把这个读诗活动推广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记者:讲一些具体的事情吧,比如读友的故事。

李颖哲:群里的成员,有前几年一起读诗的朋友,也有新加入的。有个妈妈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一起读诗4年了,她是“亲子读诗”,每一年都能听到孩子的声音,一点一点地从非常稚嫩的声音,到慢慢地长大、成熟,就像云见证了一个孩子成长。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020年读完诗以后,过了一两个月,她给我发信息说“实在是非常想念大家”,她问我,能不能组织一个读书的群?于是我又建了一个读书的分享群,我们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每周做阅读分享。我们的友谊,以微信群为平台,以阅读为形式,一直在继续。

2020年的读诗会,珍珍给我印象最深。一开始她特别抗拒,对自己的普通话不自信,我就一直鼓励她,我们不是朗诵,只是读。后来她迈出了第一步,继而还唱诗、唱戏,用普通话读,用白话读。后面她也很享受这个活动,我也挺开心的。

说一个有趣的细节。有一天晚上,大家贡献了各种版本的《将进酒》,还努力为《枫桥夜泊》配曲唱出来,暑假我就真的去了寒山寺,想起那天晚上大家一起唱诗,此情此景,那夜一起读诗的情景重现,觉得超温暖。

用自己的热爱影响到他人,很美好

记者:如何更主动地参与到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中,你找到了特别适合自己的方式吗?

李颖哲:一开始其实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我只是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兴趣点,然后有意识地,或者说有兴趣地去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已经加入到这个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中了。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成年人也好,小朋友也好,都应该尽可能有所热爱,有自己喜欢的事儿,对于成年人来说,“喜欢一件事”可能更需要主动去培养,发现一下。

特别是成年女性,每天要应付工作、家庭、孩子,需要应付日常的琐事比较多,她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这种需求相对更强烈一些;另外,女性也相对细腻敏感一些,她们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抚慰。所以我觉得首先还是去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是画画,还是阅读?是读诗,还是唱歌?很多方式可以让你找到所爱。

因为是热爱的事情,就不会计较花费精力,用心去做这个事情,本身就很享受。我想热爱就是,即便一件事情没有报酬,你也忍不住去做的事,你得到的就是享受这个过程。

记者:不论是组织读诗会,还是做阅读推广,或者参与读书节的活动,做这些事为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

李颖哲:有一种瞬间进入心流状态的美好。读到好诗,可以迅速从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进入一种审美的状态,这是非常珍贵的,也成为一天当中难得的一段时光。

2020年春天一起读诗的情景,现在还有好多细节在心里。今年的读诗群提前两天建群,感觉大家就像等待热卖店开张一样,一开门就冲了进来,迅速进入状态,读起来,写起来,玩起来。这真是让我兴奋,我会把这个读诗群搞下去,这事儿不难,而且很有意义。

还有人与人的深度连接。读诗的时候,大家会因为一些诗句激起化学反应,有互相陪伴、彼此温暖的微妙感受。

阅读、朗读、共读,对我来说是爱好,也是学习、成长、摸索、开阔眼界,让自己变得更丰富,让自己深度融入这个城市,找到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发挥过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价值。我发现作为阅读推广人,可以为阅读做的事有很多。

新闻推荐

白涛调研指导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工作 打造一支更具战斗力的 新时代司法行政铁军

本报讯3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白涛调研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并与市司法局领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