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乌榄树树叶铺底 厚街环冈村特有的新鲜小艾做主料 尹妈妈艾角 不变的老滋味
当下正是适吃艾草的时节,东莞向来有春天制作艾角的食俗。厚街环冈村的尹妈妈和女儿们也忙碌起来,摘了鲜嫩的艾草洗净磨粉、制馅料,再和面、包艾角,上土灶蒸,揭开锅盖那一瞬间沁人心脾的艾香,换来全身心的享受和放松,一整天的忙碌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鲜嫩小艾融入
蒜香和乌榄叶香
大晴天的早上,厚街环冈大村南社的一个院子里远远地飘出一股浓郁的艾草香味,寻着香味来到院子里,尹妈妈和她的几个女儿正忙着做艾角,有的负责清洗艾草,有的负责炒制馅料,有的负责烧柴蒸艾角……大家说笑着,整个小院因为她们忙碌的身影而变得热闹起来。
尹妈妈的二女儿娟姐介绍,母亲今年已有81岁,自儿时记事起就跟着她的母亲学做艾角。她们制作的艾角就地取材,选用村里那几棵上百年的老乌榄树树叶垫底,艾草是村里黄泥地田间新鲜生长、开着小白花的,被村民们称之为“小艾”,有别于市面上常见的大叶艾草。制作过程中还要加入新鲜蒜头,馅料分为甜、咸两种,有着天然蒜香和乌榄叶香味。她们制作的艾角别具一格,大家都习惯性地称为“厚街环冈艾角”。
“早先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做的艾角和其他地方的艾角有什么区别,只知道外婆教给母亲就是这么做的,我们也学着做。后来才知道,寮步、麻涌等地的艾角是用香蕉叶或是其他叶垫底,也不一定放蒜头。”娟姐笑着对记者介绍。
儿时跟妈妈做艾角长大带女儿一起做
尹妈妈是地道村民,她自记事起就和母亲一起学做艾角,长大后一直务农,忙于农耕和照顾孩子们,没时间做艾角,直到孩子们都长大了,春天看到田间的艾草开着小白花,自己也闲下来,才想起继续制作艾角。
家人们吃着妈妈制作的充满蒜香和乌榄叶香的艾角特别开心,几个女儿也在她的带动下学做艾角。不仅自家蒸来吃,也和村民们分享,甚至有人经过她们家院门口,忍不住闻香推门问个究竟,她们就把自己的艾角送给大家吃。
让她们想不到的是,艾角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村民和附近居民楼的住户纷纷找到她们,建议她们多做一些艾角卖。
尹妈妈的小女儿告诉记者,自己只吃自家做的艾角,一次能吃四五个,市面上其他的艾角就吃不惯。在自己吃的同时可以满足周边居民,尹妈妈和女儿们开始坚持做艾角。
因为一声“大碌竹”每年春天如约做艾角
娟姐向记者介绍,因为母亲叫尹竹满,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大碌竹”,只要有人找来买艾角,村民都会说:“哦,你找"大碌竹"啊。”
正是因为这一声“大碌竹”,母亲坚持制作了20多年艾角。有一年因为母亲有天身体不适,家里停做艾角,结果母亲在村子附近公交车站遇到一位打听“大碌竹”艾角的人,她告诉对方自己就是“大碌竹”,那一刻母亲仿佛又恢复了力气。
回到家后,尹妈妈就和女儿们商量,每年春天如约制作艾角,虽然自己年事已高,手脚没力气,但在她的指导下,女儿们的艾角也学做得有模有样。
尹妈妈对艾角制作的要求很高,甚至有些刻板和固执,“一定要用土灶烧荔枝柴,大锅蒸,就连点火都一定是用父亲习惯用的那款老式火柴,用来摆放艾角的那个簸箕,也是父亲30多年前用竹子亲手制作的。新鲜的艾草要水洗去掉艾草花,口感才不会苦;艾草要自己去田里摘新鲜的,艾角才好吃。”这些都是尹妈妈日常对女儿们唠叨得最多的话。
小女儿告诉记者,这些年艾角一直卖3元钱一个,价格几乎没怎么改变。有特别打听到消息的企业会下几百个艾角的订单,母亲就会监督大家做艾角,很忙碌,但制作艾角的10多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少,全部按照母亲的要求完成。
她说,做艾角有些辛苦,但为了母亲的心愿,也为了这份传承的味道,她和姐妹们会将母亲的艾角一直做下去。
新闻推荐
东莞将开发四大非遗+旅游路线2021年非遗保护工作实施非遗人才深造等五大计划
非遗传承人教孩子们制作茶山公仔羊城晚报讯记者余晓玲、通讯员罗晓君摄影报道:3月31日,2021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