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满弓上满弦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扎实起步
牛年伊始,犇向春天,东莞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举措不断。
2月26日,“新产业新动能”东莞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暨一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举行。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这是东莞以“打造新动能”之举,引导各类资源向新动能领域倾斜,全力打造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的重要动作。
72个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金额达289亿元,产业项目范围覆盖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东莞拉满弓上满弦,向着到2021年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机遇
东莞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恰逢其时
东莞,一座以“三来一补”起家的工业城市,如今正加速谋划经济高质量发展。工厂依旧林立,但厂房里“机器换人”进展得如火如荼,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落地让这片土地具备了源头创新的能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更加让大湾区的高端创新资源日渐在此集聚。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东莞也处于全力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期。客观的发展阶段和主观的发展意愿都要求东莞以更宽广眼界、更久远战略思考去规划经济发展,走在时代发展前列。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这句话高度肯定了东莞完备的工业体系。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子杰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东莞这座城市有独特的魅力,我甚至可以在这里找到所有需要的零部件,而且效率很高。有一次我把图纸交给大岭山的一家公司打样,上午发出了需求,下午就收到了样品。”
厚街的鞋帽,虎门的女装,大朗的羊毛衫,石碣、寮步和长安的电子信息,桥头的纸品包装……完备的工业体系支撑东莞走过一次次危机,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的疫情。现在,东莞在完成“大而全”的工业建设基础上,更追求“强而先进”的工业。
建设“强而先进”的工业的细胞是东莞一家家工业企业主体。截至2021年初,东莞已经拥有638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在国内地级市最前列,事实证明,华为、OPPO、维沃等一批拥有庞大市场份额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进一步拉动经济转型发展的“火车头”,下一个五年,东莞需要加快寻找、引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
2021年同样是东莞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这一起步之年,东莞定下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初步建立起全市企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打造新动能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加快引进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全市内外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200亿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等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终端化、品牌化成效初显,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成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东莞成功迈入万亿GDP俱乐部。
新起点,再出发,全市上下打造新动能的号角已经吹响。
破局
围绕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发力
打造新动能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日前出台的市政府“一号文”里提到,打造产业全链升级、打造企业梯队培优、打造科技能级提升、打造投资提速提效、打造市场内外拓展和打造平台引领示范是聚焦打造新动能的六大发展领域,其中,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2021年,东莞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发力,统筹连片土地空间,高规格布局松山湖生物医药、东部智能制造、东莞新材料、东莞数字经济、东莞水乡新能源、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银瓶高端装备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如此的大手笔,不免令人疑惑其可行性。比如,东莞处于广深两大超级城市之间,承接了两大城市的溢出效应,但也面临着虹吸效应,如何增强东莞的城市吸引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比如,高质量项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魂”和“落脚点”,目前东莞规划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计划如何招引高质量的项目?
在2月25日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庆松详细解答了这些疑惑。
陈庆松表示,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关键连接点,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应俱全的空间优势、链条完备的配套优势、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优势、亲商重商的营商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价值高地。2020年,东莞以补链强链拓链为导向,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高规格举办全球先进制造招商大会、“云招商、云温暖”等活动,成功招引京东大湾区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企业增资扩产130宗,全年实际引资1499亿元,增长25.3%。
记者还从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83.8亿元,拉动全市固投增长13%。其中工业投资、工业技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占总投资比例分别为33.9%、21.8%、15.8%,工业、工业技改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占总投资比例全省第1,工业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总量在全省排第2位。
这些充分说明了东莞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实力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陈庆松还表示,为保障落地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空间规划及产业链规划,并建立“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份产业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张招商地图、一项配套基金、一项督查机制”的“七个一”工作机制。
其中,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突出一个“统”字,基地建设将成立各基地现场指挥部,由市领导挂帅,并从市直经济部门、相应基地属地镇街(园区)抽调精英骨干组成工作专班;一份产业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张招商地图突出一个“智”字,政府问计于行业智库、专家学者、技术权威、创投专家,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则,高质量、精准化地制定各基地产业专项规划、支持政策以及招商地图;一项配套基金突出一个“足”字,基地预计构建规模达200亿元的战略性产业发展基金体系,支持拟落户(招引)基地内的产业链关键环节优质项目;一项督查机制则突出一个“严”字,要把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一项硬指标、硬任务,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行动
72个重大项目推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扎实起步
“一号文”刊发后,全市迅速掀起发展新动能的建设热潮,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打造新动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的主抓手,今天的产业项目,便是明天的发展格局。
2月26日,“新产业新动能”东莞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暨一季度重大项目、增资扩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举行。参加本次一季度集中动工仪式的项目共有72个,总投资289亿元。
“东莞是我们企业成就事业的福地,是员工安心创业的家园,我们对在东莞的发展充满信心。”于2月26日动工建设的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勤技术”)总裁邱文生说。
华勤技术是全球智能硬件产品的ODM龙头企业、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制造商之一。它创建于2005年,总部位于上海,现在拥有东莞、南昌两大制造中心,同时部署印度、印尼、越南等全球制造基地,目前已完成“1+5+5”的全球战略布局。2020年集团总体发货量超过2.05亿台,营收规模5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0.2%,其中在东莞总体营收395亿元。
邱文生表示,东勤制造中心是华勤在国内的重要布局之一,项目将投入高端制造、工业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等软硬件设备,用于实施服务器及移动终端智能产品的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未来将打造成世界级标准的智能制造工厂。
而在同一天的水乡功能区,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产业园项目也开始了动工建设。
东莞平安信息科技港项目以打造大湾区5G产业集群新高地为目标,以5G产业为主导,带动相关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经前期招商引资,项目已储备具备规模意向企业共23家,其中产值规模超10亿元3家,5亿-10亿元的7家,1亿-3亿元的13家,总产值达到100亿元,物业需求面积合计达18万平方米。
“平安这一项目的引进是水乡功能区打造新动能的生动实践。”水乡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必良说。为了加快引进东莞平安信息科技港项目,水乡管委会派专人跟进项目,事事有回应,时时有指导,这才做到了该项目1个月时间拿到施工许可证,四个半月时间动工建设。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的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选址塘厦镇,规划20平方公里,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方向为主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临深片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2月26日,投资6亿元的奥海科技智能终端增资扩产项目正式开工,掀开了建设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帷幕。
奥海科技智能终端增资扩产项目由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海科技”)承建,项目建成后将主要从事智能终端充储电配件及快速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等相关应用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用地约51亩,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12月建成投产,年达产后预期年产值约18亿元,年财税贡献约8000万元。
奥海科技董事长刘昊介绍,奥海科技专注于智能终端充储电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充储电系统解决方案,该项目是公司自2020年8月成功上市后的第一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6亿元。
“我相信项目建成之后,能够助力塘厦做大做强"三电"产业链,开好临深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之局,推动奥海和东莞的高质量发展。”刘昊说。
未来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将给东莞带来什么?
华勤、平安、奥海等一批龙头企业选择在东莞进行项目建设,一方面说明他们对东莞的营商环境和城市区位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正扎实起步,迎来“开门红”。
诚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莞勇立改革开放潮头,赚到了加工贸易的“第一桶金”,东莞被誉为“世界工厂”,更有“东莞塞车,世界缺货”的论说。“十三五”期间,东莞的综合发展实力更是实现了重大进步——东莞把握“双区”驱动机遇取得了重大进展,创新驱动发展获得了重大突破,城市品质内涵得到了重大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设全面小康赢得了重大胜利。
抚今追昔,面向未来,在“十四五”期间,东莞作为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本城市之一,更要解放思想,富于创造,再创新传奇。
什么是新动能,如何寻找新动能、打造新动能?“一号文”聚焦打造产业、企业、科技、投资、市场、平台六大新动能,大力实施人才、数字、品牌三大赋能行动,全力夯实空间拓展、资金投入、绩效激励三大支撑,给出了一份全面的答案。毋庸置疑的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是打造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招引战略新兴产业和龙头型的大项目,打造和扶持“万、千、百”亿级梯队发展格局的产业集群,城市的经济根基才能更稳,发展后劲更足,才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松山湖生物医药、东部智能制造、东莞新材料、东莞数字经济、东莞水乡新能源、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银瓶高端装备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在名为城市创新的地图上闪出光芒,成为孕育东莞新兴产业的“胎盘”,源源不断地为东莞打造新动能提供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市公安分局重点工作综合排名上升5位(近5年来最好),这是莞城公安分局202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