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可贵的执着与坚持
一双小小的木屐,却让他坚持了数十年之久;一件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日常用品,却让他如痴如醉。梁锦泉,一个极其普通的人,却因为这一份执着和坚持,使他变得不再平凡。
梁锦泉,东莞石龙镇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一个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和传承者。他从事传统木屐制作,并非出于子承父业,纯粹是出于他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自改革开放以来,制作木屐这个行业已日渐式微,梁锦泉却对它深深迷恋。他不去追求别人趋之若鹜的新鲜事物,也不去推崇那些时尚潮流的东西,更不去崇拜所谓的明星偶像。他喜欢工艺绘画,尤其是对传统的工艺绘画情有独钟。
制作木屐,是把传统的工艺制作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梁锦泉选择木屐制作,并对此爱不释手。他觉得,像这样的传统工艺若不传承下来,甚为可惜。传统的文化依然具有其独有的魅力,依然会有人欣赏、使用和收藏它,把它传承下来,就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他更懂得,选择这样的职业,其实就是选择寂寞和孤独,但他热爱自己的事业。
走进梁锦泉的住所,就是走进一个绮丽的世界,到处五彩斑斓。这里是他的工场和“展示厅”。“展示厅”里,一双双色彩鲜艳的木屐整齐地摆放在四面墙壁上,一面墙就是一幅金秋的风景画。在工场里,老旧的墙壁、梁锦泉的衣服、工作台,还有坛坛罐罐的制作工具,都染上颜色,如同繁花绽放。
他每天就坐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聚精会神地工作,一干就是40余年,不知老之将至。他简陋的住所是一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宅,地处老城区,进门还有一个天井,面积不过五六十平方米,早已破旧,屋里弥漫着一股浓重刺鼻的油漆味。室内没有空调,炎炎夏日里,就靠一把风扇,挥汗如雨地工作。面对这些困难,他谈笑自如,而对于常人来说,这确实难以理喻。他制作的木屐,浓墨重彩,构图融入了传统文化,充满祥和喜庆,绘图栩栩如生,深受四乡老一辈人的喜爱,常用于嫁娶、乔迁新居及其他传统喜庆节日。
40多年来,梁锦泉痴心不改,始终如一。他的后人没有一个愿意接过他的衣钵,传承他的工艺,但他泰然处之。他明白自己的事业会是怎样一种结局。即使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传承他,他也要干下去。
他视木屐为瑰宝,不知道什么叫寂寞,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就已忘记寂寞,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从工作中得到了莫大的欣喜,从作品中得到莫大的鼓励。也并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没有价值,更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
梁锦泉理解人们的选择,理解每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取向的不一样。他从木屐制作中得到的精神满足,远胜于来自物质的满足。他潇洒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并觉得自己活着就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份美丽的色彩,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晃40多年过去,也许再过10年,20年,他可能老得干不动了。时光如流,人生匆匆。他深感时光之宝贵,更加废寝忘食地工作。
一个人,数十年来,孤单地从事一项在常人看来非常乏味的工作。一室,一桌,一木屐,一画笔,一盏孤灯,一个孤独的身影,数十年如一日。这需要多大的恒心,多大的意志和毅力,需要多坚强的信念来支撑。他把木屐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他是在以生命来书写自己的木屐传奇。
数十年的执着和坚持,终于让他为世人所认识。我们蓦然回首,发现在喧嚣的都市里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陋室,在这个陋室里,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人,数十年来,一直在默默地耕耘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默默地坚守自己,坚守自己的事业。他的故事,开始被媒体报道,隐于闹市的他开始为人们所关注,观者无不动容,闻者无不服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梁锦泉的工艺技术日臻完美,制作的木屐已炉火纯青。2010年,他成功入选东莞首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他。数十年的辛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多少年的努力,也有了回报。他不是什么功利主义者,也不是什么具有高尚境界的人,他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生存手段。也许他没有想过出名,只想湮没无闻地终老,但当他看到,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那些传统的东西并没过时,更不会被时代抛弃,这使他感到万分欣慰。或许,这比他个人得到的荣誉,更有价值和意义。
面对自己人生的金秋,面对社会的肯定,他终于可以自豪地说:“今生无悔,无悔于那份执着与坚持。”
新闻推荐
2021市篮球联赛23日开赛 全市33个镇街(园区)派出男女子队参加,市民可前往赛场或通过网络直播观赛
■战马杯·2021东莞市篮球联赛新闻发布会在市体育中心举行本报记者陈栋摄本报讯昨天下午,战马杯·2021东莞市篮球联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