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大赛结果揭晓 中堂作品夺全市唯一金奖

东莞日报 2021-03-24 15:59

■霍沃培师傅介绍中堂的龙舟文化中堂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报讯近日,2020年东莞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大赛评选结果已经出炉,共有10件作品入围前三甲。其中,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选送的作品《龙舟七子》获唯一金奖!

2020年东莞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大赛是由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方+”联合举办,旨在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东莞非遗注入时代的智慧与情感。

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自2020年10月就精心组织了以“龙舟制作技艺”和“中堂龙舟景”为主题的故事创作征集,鼓励中堂镇优秀文艺工作者和教师进行创作。近日,2020年东莞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大赛评选结果出炉,大赛共征集到164份参赛作品,选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6名。其中,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作品《龙舟七子》获得第二届东莞市非遗故事大赛唯一金奖。

据悉,该故事展现了中堂镇斗朗村作为造船名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反映出中堂老一辈龙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对龙舟制作技艺的坚守和传承,彰显中堂镇的龙舟文化历史沉淀。据了解,该故事由中堂镇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办主任邵学成创作,他2018年创作童谣《细数龙舟景》获第二届东莞市童谣创作大赛三等奖;2018年创作企业故事《暴风雨后》获东莞市企业品牌故事大赛金奖。

■故事内容

“龙舟七子”延续造船名村传承

斗朗村是中堂传统的造船名村,有着300多年的龙舟造船历史,然而斗朗龙舟的传奇历史却在1982年险些终结。说这话的是霍沃培师傅,他点了根烟,开始讲述发生在1982年的故事。

改革开放的号角在莞邑大地吹响,工业浪潮下许多家庭先富裕了起来,可在市场冲击之下,当年承载了几代人故事的斗朗村龙舟厂却因人才流失濒临终结,几十位大师傅带着小徒弟出走下海,开办砖厂、水泥厂、服装厂,村属龙舟厂也仅剩下7个20出头的霍姓小伙子,沃培、灼兴、沃全、灼培、兆钦、海棠、沛根,他们聚在船厂的杂物房里,默默注视着周围乱堆放着几个挂满灰尘的旧龙头,对船厂的未来展开了讨论。

“来吧,都拿出来吧。”7个小伙子各自从兜里将皱巴巴的钱掏了出来,一张张捋好也仅凑了353块8毛,这离承包船厂的500块钱还差很多。众人叹气时年纪稍大的沃培先开了口:我去把我爸的单车卖掉。其他6个师兄弟连忙表示使不得啊,那可是咱们师傅霍松森生前唯一留给你的念想。

“可斗朗的百年龙舟厂开不下去,我又怎么面对父亲面对师兄弟们啊,我意已决。”说完沃培号召师兄弟们齐举龙桨开始了事业新征程,这就是现在的斗朗霍氏龙船厂。那时候村里都笑称他们为“龙舟七子”,毛都没长齐就学人家当大师傅。忆起那段往事霍沃培师傅掐断了烟头,冥思苦笑,毕竟当年的龙舟七子现在只剩他一个人还在坚守。

■人物推介

龙舟“能工巧匠”霍沃培

霍沃培师傅1955年出生于百年龙舟造船名村——斗朗村。1964年至1969年在斗朗村读小学,9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在中堂国营船厂帮忙,学习做龙舟,家族世代做龙舟,从小耳濡目染。1972年初中毕业后,霍沃培正式从事龙舟制作行业,一辈子都在做龙舟,至今做了45年龙舟。

改革开放后,霍沃培师傅从近百人的龙舟制作师傅里脱颖而出,跟着斗朗村著名大老师傅霍文仔与霍全坤做龙舟,掌握了老师傅的独门技艺,并成为了斗朗村的代表性龙舟制作师傅,已经做了龙舟300条左右。

霍师傅所做龙舟远销周边各镇、市区,屡屡夺魁,所做龙舟获得中堂镇十多年的冠军,在当时邻近的村镇、博罗县、增城县等也广受好评。2016-2018年,制作的龙舟工艺品多次参加东莞市“非遗墟市”以及“非遗墟市联盟”,广受各地游客喜爱。2015-2017年协助中堂镇文广中心编著《东莞龙舟志》《中堂龙舟传奇》等书籍,将自己的知识、资料等都转化为了实际的教材,可供儿童、全民阅读,普及龙舟制作技艺,留下宝贵的财富。2017年11月,获得东莞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能工巧匠”称号。

新闻推荐

视力一直正常 眼前忽现黑影 常年熬夜加班导致“视网膜脱离”

不良习惯会让眼睛受到伤害,即使平时视力好也不能任性。日前,东莞爱尔眼科医院接诊了一位患者杨先生,杨先生是外资企业的高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