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热汤的距离 大朗5个社区(村)联合实行嵌入式养老营造计划
本报讯元宵节前夕,大朗镇松木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组织村内老龄协会的社会组织成员一起制作传统美食汤圆,与大家欢度元宵节。70多岁的松婆婆是做汤圆的主力,看到记者后,她笑嘻嘻地说:“自从社区成立综合服务中心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我基本上都是在家看电视,做家务,和附近的老友聊天,生活单调无味,现在每天都和好友到中心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可开心了。”
制作完成后的汤圆一部分被放在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与其他老友一起分享。“其余的汤圆我们送到了社区90岁及以上的长者家里,温暖他们的心。”社工说。收到汤圆后,喜婆婆笑得合不拢嘴:“多亏社工时不时来看我,生活才没有那么无聊。每次来都提醒家人关注我的健康,听我发牢骚,今天还送汤圆过来,心都甜了!”
松木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叶淑玲告诉记者,送汤圆活动是“一碗热汤的距离——大朗镇社区嵌入式养老营造计划”的一部分。据了解,“一碗热汤的距离”指当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住处送去一碗热汤,汤送到老人手上还不会降温变凉,以此来形容亲子间相对独立,又不失亲密的距离。
为了助力社区适老性提升,提供社区养老解决方案,大朗镇巷头社区、求富路社区、圣堂社区、松木山村、长塘社区等5个拥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区(村),整合社会资源,实行了“一碗热汤的距离——大朗镇社区嵌入式养老营造计划”。同时,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制定了21条标准,充分考虑到“自助、互助、公助”的资源和形式,致力营造环境舒适、安全营造、健康疗养、生活便利、娱乐生活、睦邻亲情、精神富足七大适老场景,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水平。
目前,各社区(村)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分别推出亲情营造养老、社区照护养老、兴趣追求养老、友邻结伴养老和再社会化养老,例如巷头社区的独居长者亲情维系项目、求富路社区的养老照护支援服务计划、圣堂社区的长者发烧友俱乐部项目、松木山村的“友邻帮”农村互助养老项目、长塘社区的耆乐学堂长者增能计划。
养老项目逐个睇
1.巷头社区独居长者亲情维系项目:大朗巷头社区有396名“事实独居”高龄长者,这些长者面临精神慰藉缺乏等问题。本项目通过多元服务搭建多维度的亲人互动平台,增进长者与家人及亲属成员的联系,改善老人情感缺失状况,促进亲情养老。
2.求富路社区养老照护支援服务计划:大朗求富路社区有50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男性的老人共计497名,其中20名70岁以上独居的长者居住在求富路旧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身活动能力逐渐退化,突显出如居家卫生、健康素养、情感支持等问题。项目协助老人补充和扩展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发动老人家属、亲戚、朋友、邻居和志愿者,把社区内可能疏离和松散的网络重新有效地连接起来,以社区照顾模式养老。
3.圣堂社区长者发烧友俱乐部项目:结合社区长者的爱好和资源,以生活兴趣为主题,发展美食、养生、旅游等系列服务,让“爱折腾”的长者晚年“折腾”得精彩,精神富足养老。
4.松木山村“友邻帮”农村互助养老项目:大朗松木山村位于该镇西南方,离镇中心较远,长者的衣食住行都是在村里解决。他们的子女每天早出晚归上班,无暇照顾他们,使得他们成为边缘的“纯老家庭”。该项目让长者们走出家门,与更多的老伙伴一起,互帮、玩耍、学习,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描画出“最美夕阳红”,友邻结伴养老,提高长者们的生活质量。
5.长塘社区耆乐学堂长者增能计划:跟年轻人居住,有家庭角色,却没有社会角色,这是大朗长塘社区1300名老人的共同特性。随着城市化和年龄的增长,长者的社会角色减少,自身生活的不便利性凸显。本项目通过艺术、烹饪、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学习,再社会化养老,增强社区长者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提高长者的自我存在感。
新闻推荐
2021年东莞市民艺术大学堂之“走进艺术”公益培训班基础班招生 34个班级、上千个学位!
本报讯提高班录取名单刚公布,2021年东莞市民艺术大学堂之“走进艺术”公益培训班基础班又准备招生了。此次基础班共有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