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人舞醒狮(下)
廖虹雷
(接上期)
据宝安区松岗街道山门村七星狮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文炎森(1938年出生)介绍,清末年间松岗就有了狮子舞,其时有个李同欢和尚从麻鹰的动作创造了洪佛拳,并在松岗和公明一带教该拳,后来由门下的焦贤师傅把它传承了下来。文炎森的父亲文浩基请焦贤来松岗山门村当教练。1945年,7岁的文炎森和哥哥两人跟着焦贤学功夫,又在舞狮队里学打钗。焦贤师傅见文炎森学习刻苦认真,晚上教完大家舞狮后,又留下教他一个人。文炎森回到家里,继续用竹箩当狮头来练三星步、七星步。三星步是“低马”,七星步是“高马”。文炎森很快学有所成,掌握舞狮的行进、瞌睡、挠痒、登高抢青、抢炮仗等传统动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宝安松岗镇的山门村、东方村、沙埔围等地收授学徒,周边镇村也纷纷请他去办团授艺。后来他去了香港谋生。1975年在香港洪佛国术体育总会任狮艺主任,1977年在香港洪佛洪锦培国术体育会担任醒狮总教练,1978年在少林莫家拳术总会担任醒狮教练,成为传承“七星醒狮”的总教头,累计收学徒近3000多名,并远赴英国、荷兰传授技艺。1997年,文琰森退休回到家乡,继续在松岗和东莞虎门收徒任教。近年成立“山门文琰醒狮训练社”,收下来自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四川以及广东各地一批弟子,传承“七星醒狮”。
“七星醒狮”是南派最具特色的狮子舞。它具有文武两种舞法。武狮的主要玩法有蜈蚣型、蛇型、螃蟹型、鲤鱼型、踩砂锅型;文狮的玩法有边舞边写字的书法型。狮子有四种颜色,黄色(象征刘备)、红色(象征关公)、黑色(象征张飞)、白色(象征关公之子关平)。其中黑色醒狮的舞步动作有力刚劲,步法有起飞脚,俗称“八马朝头”,神态活泼生动;黄色醒狮舞步动作以轻柔慢步为主,俗称“举头不留面”;红色和白色的醒狮舞步动作稳健、扎实、利索。
传统“七星醒狮”的鼓点分快板、中板、慢板、煞板,一般多数打七声鼓节奏。步伐有碎步、马步、弓步、麒麟步。文琰森老人表演文狮时,能写出一笔好字,特别是把“龙行天下”的龙字写得出神入化。更了不起的是,他表演武狮时与活的眼镜蛇比斗,最后把毒蛇“吞入”狮子口中。现在他是唯一的能表演文狮、武狮的传人了。因而,松岗“七星醒狮”连续被列入区、市、省和国家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
深圳狮子舞,还有跟松岗“七星醒狮”不一样的大鹏狮舞。
《龙岗区志》有记载:大鹏舞狮在明代就已盛行,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鸦片战争时期,当地老百姓以村为单位,由会武术的老人牵头,以青壮年为骨干,组织村民联防队,以以狮会友、以武聚友的名义,团结各地仁人志士,共同抵抗外强入侵。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兵燹频仍,土匪横行,狮队则以自保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大鹏村村建有狮队,舞狮活动有了长足的发展。每逢年节,或是迎亲嫁娶,都请狮舞助兴。特别是新春佳节,狮队便走家串户,穿村过寨,给乡亲拜年。
大鹏狮子舞分“盖仔狮舞”和“麒麟狮舞”两类。盖仔狮又叫土狮,因其狮头形同过去农民用来筛米的盖仔,故得名。狮舞的套路大同小异,只不过盖仔狮多了个悟空、花和尚的演练,增加了表演的花样和趣味。
大鹏狮子舞属于南狮一类,舞法主要有地面狮和上桩狮两种。前者分为群狮、单狮采青,单狮出洞、双狮出洞,以及斗牛狮、盖仔狮等;后者又分为南狮桩阵,高桩采青,单狮上桩、双狮上桩等。每只狮头足有12斤重,举着它舞完各种步伐、跳跃和釆青动作,考验着舞者的体魄、耐力和灵活性,因而,是一项甚受民间欢迎的健身强体的娱乐活动。
新闻推荐
ClassicRebirth《阿凡达》《指环王》……这些电影是不是都是你青春的记忆春节档过后,稍显冷清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