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融合发展样本:湾区大学总投资超百亿元 东莞加快打造“最强大脑”
作为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东莞2021年有望跨过万亿GDP门槛,成为广东省第4个万亿城市。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东莞高等院校的匮乏一直令外界诟病。因此,近些年,东莞市也在积极谋求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东莞的高等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这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湾区大学的落地和加快筹建。就在上个月,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发布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预公告。按照此前的规划,湾区大学将在今年正式动工。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东莞的定位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湾区大学的建设,有望补足东莞在创新领域的一块短板。
根据规划,湾区大学至少将投资100亿元。在受访专家看来,东莞举全市之力打造“最强大脑”,足见其对高水平大学的渴求。而作为一所全新的高等学府,湾区大学要想在未来承担起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必然需要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同时,湾区大学的建设,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一个新样本。
湾区大学建设提速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筹建“湾区大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湾区大学落户在何处,也引发了外界的诸多讨论。直到2019年5月,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上,东莞市市长肖亚非首次透露:国家已经初步同意,在东莞滨海湾新区设立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湾区大学。
此后,东莞市正式启动湾区大学的筹建工作,力争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设”。
进入2020年,湾区大学的筹建工作明显提速。东莞市大学筹建办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2020年5月,明确了湾区大学创校负责人。目前,创校负责人正牵头组建创校团队,部分人员已到位开展前期工作。
上述负责人介绍,为强化组织领导,由东莞市和省教育厅主要领导牵头的湾区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为推进湾区大学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另外,成立了包括王恩哥院士在内的2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湾区大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建议,提高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通过对湾区大学选址地块开展多次实地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路,东莞市明确湾区大学开展“一校两区”建设,同步在松山湖高新区和滨海湾新区威远岛设立校区。今年1月15日,东莞市发布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工程勘察设计预审公告,校园设计工作正式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湾区大学将于2021年动工,2022年将先行开展人才培养,2023年完成松山湖校区教学区建设并实现招生办学。从规划可以看出,湾区大学建设的每一步都争分夺秒。
构建现代高校治理体系
作为一所全新的高校,湾区大学如何培育起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考验着各方的智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湾区大学将探索构建现代高校治理体系。
2020年7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湾区大学办学初步方案》,明确了湾区大学的办学定位,着力打造成为以理工科起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对于湾区大学的办学思路,东莞市大学筹建办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围绕上级关于新机制高起点开展筹建工作,探索建立开放办学,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有关要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东莞市科研资源聚集、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湾区大学将积极整合资源,着力推动开放办学,以服务、支撑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
办学理念的践行需要相应制度的配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湾区大学将构建现代高校治理体系,赋予校长充分办学自主权,并建立学校理事会,引入相关领域、行业精英力量参与,提高大学管理咨询团队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未来,湾区大学将创新教学组织架构。学校将构建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向,集中力量开展前沿科技融合及创新研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湾区大学还将实施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整体性,使各类专业理论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联结并有机整合。由“科教产合作共同体”向学生提供现实场景的研发项目和产业项目,通过实践教学串联学生的整个理论学习过程,构建从知识体系到能力体系、从单一结构到多元融合、从书本问题到真实场景的全新课程体系。
在考核体系方面,湾区大学将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引进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考核过程,结合学习和实践过程,考核学生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探索建立创新合作链条
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全面深化与中科院、国内高校的战略合作,推动形成大科学装置的集聚协同效应,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东莞市大学筹建办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今后,湾区大学在重视理工科基础研究和教育的同时,将充分融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结合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以及龙头科技企业资源,建立“学校+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教产合作共同体”,构建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全过程合作链条。
对于与湾区大学的合作,东莞的一些科研机构充满了期待,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就是其中一家。“未来,光电研究院将和属下(含孵化)企业共同致力于光电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在东莞构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光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义说,希望未来能够在湾区大学建设光电领域的研究院,为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再添动力。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未来投资集团董事长林至颖一直对大湾区人才培养保持密切关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林至颖就针对湾区大学建设提交了一份提案。
林至颖在提案中建议,湾区大学的研究主题、教学课程和学生活动安排,应该围绕大湾区产业升级所需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对于湾区大学未来的发展,林至颖也强调了开放办学的重要性。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强调的是融合发展,而要想办好湾区大学,也要集中整个湾区的力量。东莞有制造优势,深圳有科技创新优势,香港则能够配套全球创新资源,只有通过合力办学,湾区大学才能真正成为“最强大脑”。
(作者:于长洹 编辑:李艳霞)
新闻推荐
点击广东一年之计在于春!“广东陆续进入春耕备耕大忙时节,预计全省春播农作物面积2985.17万亩,增加10.28万亩”(《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