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中国通” 拍视频分享中国年味定居东莞18年,两个小孩上中文学校,办网站推广中国文化
[摘要]定居东莞18年,两个小孩上中文学校,办网站推广中国文化
2003年,曾在以色列空军部队做跳伞兵的Ziv Glikman追随爱情来到广东东莞,当过英语私教、也做过小生意。从2005年至今,Ziv Glikman经营着HERE DG网站,以外国人的视角探寻、分享这座城市。现在,Ziv Glikman和合伙人Billy在东莞市东城区经营一家酒吧,店内不定期举行外国人派对,二人也尝试用短视频传播东莞文化。和往年一样,Ziv Glikman和妻子、孩子今年也留在东莞过年,他们希望了解更多东莞以及中国的年俗文化。
Ziv Glikman是以色列人,2003年追随爱情来到东莞。后来他们分手了,但Ziv Glikman留在了东莞生活。他坦言,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东莞的一切恰到好处。谈到东莞的“宜居”时,Ziv Glikman直言“自然环境宜人、文化设施齐全、房价可负担”。在东莞的十几年里,Ziv Glikman一直在探索这座城市,现在他很确信,东莞就是他心中的“完美城市”,“我想是中国选择了我。”
做城市导览手册,分享东莞文化
一开始在东莞,Ziv Glikman给巴西家庭的小孩做过英语家教,也跟美国商人做过鞋业,但他没有继续干下去。“这些事情也许可以让我赚钱,但并没有让人感到快乐。”Ziv Glikman想找到一生中想要做的事情。
2005年,Ziv Glikman发现东莞当时的英文报刊书籍资料十分匮乏,开始着手做一份名为HERE的文化生活导览手册。他跑遍东莞大大小小的店搜集当地店铺的名称、类型、菜单、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开放时间等信息,做出第一份手册样稿。做出手册,Ziv Glikman列了一份东莞各地酒店的名单,逐个敲开名单上酒店老板的门。“我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在酒店前台摆放这份免费手册、客人为什么会喜欢这份手册……90%的老板都答应了。”据Ziv Glikman介绍,他还成功将这份手册免费放进了东莞所有的星巴克。
正是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让Ziv Glikman一直坚持到现在。随后,Ziv Glikman创办HERE DG网站,发布东莞本地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信息,同时编写HERE手册,保持着每月一期的发行频率。16年来,Ziv Glikman感受到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在与合伙人Billy经营酒吧的同时,在短视频平台上尝试以探店、Vlog的形式分享东莞的美食及文化。
两小孩读中文学校
培养“第三文化小孩”有困扰
Ziv Glikman非常关心东莞的教育,所办网站的短视频频道有“教育者之声”和“父母之声”等频繁更新的栏目。在这些视频中,Ziv Glikman通过和当地的学校领导以及外国人家长对谈、分享教育想法。
Ziv Glikman对东莞教育的热情或许要从自己的两位孩子说起。
“我是以色列人,我的妻子是美国人,我的孩子出生在中国,我们住在东莞。两个孩子读的都是中文学校,我希望他们更多地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Ziv Glikman自豪地称孩子是“第三文化小孩”,但是作为跨文化的父亲,培养孩子时也有困扰。
“我的女儿Danielle中文说得特别好。”Ziv Glikman为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感到自豪,同时也担忧孩子的“文化认同感”。他说,很后悔没有教小孩子说希伯来语(以色列通用语言),现在“已经有点晚”。
Ziv Glikman和妻子都不会说中文,在辅导孩子课业时常常感到“无能为力”。随着中文课程越来越复杂,Ziv Glikman和妻子也在考虑,是否把孩子送往国际学校就读。
中国春节前夕,Ziv Glikman带着两个孩子到东莞的中山路老街区,逛老街巷、吃中餐美食、买糖果做礼盒、亲手写春联,体验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并且自己用手机影像记录下全过程,预计后续发布在短视频账号,和海内外网友一同分享中国传统年俗的韵味。
Ziv Glikman说,犹太人和中国人很像,都非常重视家庭。谈到新年愿望,除了希望家人健康幸福,Ziv Glikman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愿意去“主动创造”。
对话
1 你喜欢中国的传统新年吗?
我是来自以色列的犹太人,我的妻子米歇尔来自美国,我们住在中国,我们的孩子在中文学校上学,东莞是我们的家。我们对中国春节很感兴趣。
我经营HERE DG这个网站快16年了,已在这里过了16年春节,对于东莞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有所了解。我很享受这里过年的氛围。我的两个孩子都会说很流利的中文,我想今后带着孩子们更多地出去走走、更多地了解这座城市、了解中国年俗文化。
2 疫情对你和你的家人有什么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的父母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没有看过他们的孙子孙女了。我希望他们不久后能有机会到中国来。中国的疫情防控效果真的很棒,对于我们一家四口来讲,生活在东莞、在东莞过年,其实没有不便。
3 你怎么看中国人过年家庭团圆的主题?
我认为中国人和犹太人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我们都很重视家庭。中国有一些年俗,比如长辈给晚辈红包,这其实就是家庭团圆时大家交流、促进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节假日,家庭团聚几乎是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有的习俗,但中国的新年给家庭团圆这个主题赋予了更浓厚的情感和意义。
视频/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琳 吴佳琳 实习生 谢秦峰
南方英文网记者 王凯
翻译/字幕:周红豆 广外当代中国故事译写与传播项目组
新闻推荐
■“莫树材文学资料馆”举行开馆仪式通讯员郑凯峻摄本报讯2月3日上午,“莫树材文学资料馆”在桥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