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技能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强化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东莞日报 2021-02-05 10:32

■东莞“技能人才之都”建设成效显著。图为东莞技师学院中德汽车机电班学员在外教的指导下上实训课本报资料图片 郑志波 摄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水平,关键是要看技工的比例和水平。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对于东莞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迫在眉睫。

自东莞开始实施“技能人才之都”建设以来,东莞技能劳动者占比累计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成效显著。但是,相较于世界先进制造业水平和东莞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步调而言,技能人才仍然是未来东莞经济发展中的核心资源之一。

“两会”期间,与会的代表和委员也就“技能人才”话题进行了热议,并结合各自调研和实践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将技工教育上升到全市战略范畴

“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工人数量庞大。2019年2月底,东莞产业工人规模有505.76万人,但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占劳动力总量仅为13.46%,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的技能人才占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作为东莞首批“莞邑工匠”,市政协委员何玉成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东莞技能人才之都建设的提案》,直击当前东莞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何玉成直言,按照世界制造业强国技能人才占比测算,东莞距高水平制造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缺口大约200万人,东莞经济总量偏“胖”,但技工队伍体量却过“瘦”,说明制造业大而不强。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技工教育长期以来被定位在缓解普教学位不足、减轻就业压力等保底方向上,没有将其上升到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上,使技工教育在办学条件、规模、经费、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发展等方面没有得到相应匹配的投入,处于低水平运行发展的状态。同时,由于全市技工教育质量发展不平衡,使社会普遍对技工教育的发展评价不高,导致生源质量较低,就业层次偏低,技工教育的整体发展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良性循环。其次是在技工教育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上,市属公办技工院校行政级别过低、公办技工院校缺乏办学经费支持、岗位设置不合理。

何玉成建议,要从战略地位和政策保障两方面破解当前的问题。尤其是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将技工教育上升到全市战略范畴,肯定技工教育培育和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促进技工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将技工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对待,在办学条件、规模、经费、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发展等方面比照使用同等层次的标准。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技工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关于技工教育的法律法规,提高公办技工院校行政级别,允许实行行政、教师两条线,重新核定技工教育教师编制。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市总工会提交的《关于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提案》,与何玉成的提案高度契合。该提案同样将聚焦重点放在了“技”字上,提出了加快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议。重点聚焦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制保障、政策保障,以及构建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机制保障三方面,提出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重点、校企合作为基础、社会力量参与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格局;推进政府、院校、工会、企业联合创建产业工人教育培训体系,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的建议。

“去年上半年,不少民企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是随着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半年制造业非常火爆,但随之而来的用工问题开始突显,有订单,但缺人来做。”市人大代表、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杨芙蓉则结合企业实践和实际生产需求,针对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她说,作为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去年疫情发生后制造业企业运转情况更加突显了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东莞的“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东莞的技能人才比例大幅提升,但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不够。

“目前,东莞企业正在与云、贵等地的职业院校对接,希望能开展订单式合作培养,但单靠企业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杨芙蓉建议市、镇两级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人才方面培养和支持力度,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希望在政策扶持和机制建设上能有新的亮点,帮东莞制造业企业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新闻推荐

厨余垃圾处理,应该集中还是分散?东莞明确提出,采取“集中、分散结合”的方式,多种工艺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

位于海心沙的麻涌垃圾处理厂三期(餐厨项目)万江坝头厨余垃圾处理中心文/羊城晚报记者唐波图/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