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卫生健康系统有20多名市政协委员 他们积极为东莞的发展建言献策改善医疗服务永远在路上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踏着春天的脚步,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昨天拉开帷幕。在东莞439名市政协委员中,来自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的委员超过20名,这既包括了民主党派人士中的医务人员,也包括了分在“医疗卫生”界别的医务人员——他们都是东莞卫生健康人的代表。
在过去数年里,他们为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的发展建言献策,一个个提案化作一项项促进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行动:医护人员流失的现象得到遏制了,儿科医生待遇上来了,医务人员的幸福感增强了,群众就医方便了。
东莞市人民医院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集聚地,包括副院长周柯在内,共有8名医务人员是市政协委员。其中,主任医师蓝光明还是东莞市政协常委,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邓皓辉、副院长张咏梅都是市政协委员。
会议间隙,我们向这20多名市政协委员提出几个问题,请他们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所思所想。我们很快收到了部分委员的答复,他们表示,回答的内容不一定全面,但确是他们真实的感受。其中有一点共识是:改善医疗服务没有止境,永远都在路上。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压力很大愿意扎根东莞的也越来越多
问:就你们所知,目前东莞医务人员普遍的工作压力大不大?医务人员扎根东莞,为东莞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懈奋斗的愿望强烈吗?
张咏梅(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医务人员的压力一直都是比较大的,这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一点。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务人员的压力更大了,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重任,另一方面是这种疾病的未知性,医务人员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加上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医院业务量下滑严重,运营状况不是很好,压力就更大了。
但是,愿意扎根东莞的医务人员是越来越多了。一线医生护士的待遇跟广州比起来越来越接近,东莞也的确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黄容弟(东莞市政协委员、石碣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东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优美,生活节奏适中,是很多年轻人希望留下来打拼的城市。我来东莞15年,亲眼见证了东莞的发展和变化,我个人是深深被这座城市吸引的。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目前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个人认为现在要当好一名医生,需要具备以下“八般武艺”:面对病痛与死亡时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坚持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体力,优秀的医疗文书书写能力,高效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过人的统计与控制各项医疗指标的能力,应对各种大小检查和各种类型晋升职称的能力,最好还具有自我宣传和“带货”的能力。
刘红梅(东莞市政协委员、寮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就我所知,很多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超过10个小时。早上8时上岗,下午5时30分下班,中间是连续不停的。下了班还经常要学习、开会。
总算回到家,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下了,但有时候电话就来了,又被叫回去加班,这是常有的事。
薪酬待遇有提升跟广州深圳比还有差距
问:这两年,东莞医务人员薪酬改革在不断推进,待遇逐渐在增长,你觉得现在东莞医务人员的收入怎么样?目前有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刘红梅:这几年,东莞确实在着力改善医务工作者的收入,总体来说是有提高的。像我们寮步医院,是大幅度提高了。但是,即便提高了,东莞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广州、深圳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张咏梅:东莞医务人员目前的薪酬待遇跟广州、深圳相比是越来越接近了,差距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当然,这也要看医院,有些医院的医务人员是可以,但是有一些社卫机构、镇街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可能还不是很高,大家还是都在期待有进一步的提升。
“暖心工程”给力高层次人才流失减少
问:这两年东莞医务人员流动的情况怎么样?相比过去流失严重的状况,现在是否有所好转?
莫俊曦(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这两年感觉东莞医务人员的流动相对稳定了。这一方面是政府大力出台相关政策,为留住高层次人才做了很多给力的工作,像局里每年都会搞“暖心工程”;另一方面,东莞整体发展大步向前,未来可期,很多人才也看到了这个机遇,希望留下来。
刘红梅:高层次人才的流失这两年确实有所好转。像我们寮步医院,离职的高层次人才很少,引进来的反而很多,不少内地的高层次人才来我们医院。我们自己医院的一些人评上副高后,也都安安心心地留下来工作了。
但是,护理人才的流失感觉还是比较多,有些医院每年都会招聘护士,但每年也都会走一批。
黄容弟:这几年,东莞医疗人才流失确实有缓解,深圳人才引进门槛提高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外部的需求减少了。另外,东莞市内医疗人才的流动出现了公立医院人才向私立医院流动的现象,不知道这是不是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的待遇差距扩大了。
未来社卫服务应更加“触网”
问:东莞要打造“顶天立地”的健康服务体系,高水平医院、区域中心医院的建设很关键,社卫作为“立地”的支撑也很重要,你觉得如何能做得更好?
张咏梅:打造“顶天立地”的健康服务体系,我觉得东莞其实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社区卫生服务是“筑网底”,已初具规模,也是全国典范,现在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如果未来能尽快完成智慧医疗、云诊室、云医疗方便群众,尤其是慢性病人,就更好了。
莫俊曦: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医疗,适应人民新的生活方式,加大对智能医疗的应用,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智能手机、网络太发达了,跟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了。
东莞的一些社卫机构可以用医联体的方式,结合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调动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各级医疗资源,充分调动各级医疗人员的积极性,这样社区卫生的服务应该还能做得更好。
疫情防控促使公卫体系建设加速
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成为重中之重。你觉得东莞在这方面的建设做得怎样?有什么建议?
吴雪飞(东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东莞严格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四早”措施,按照医疗救治“四集中”原则,建立涵盖预检分诊、全面筛查、分级转运、集中救治以及康复管理的闭环式层级救治体系。
作为抗疫主阵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暴露出东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些短板,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不完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等。
因此,我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应急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二是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三是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明确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地位,理顺市镇两级卫生监督职能定位,确保全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正常开展。
张咏梅:东莞公共卫生体系初步的框架已经形成了,但的确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说传染病医院,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强大的医疗团队,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需要政府的投入,还有人才的引进等等。
另外,东莞在慢性病传染病儿童、孕产妇的专科化管理、专科化救治上可能还是不太完善,所以这方面可能还是要向广州、深圳这些地方学习,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相对完善、功能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新闻推荐
“客侨新城”看齐特区,“东莞之窗”越发靓丽对话凤岗镇委书记张耀洪,揭秘凤岗华丽转身背后的“密码”
宜居凤岗杨惠光摄凤岗镇委书记张耀洪凤岗镇南门山森林公园文/羊城晚报记者唐波图/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