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上的采样人 他们亲历茅洲河水质的变迁,是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见证者

东莞日报 2021-02-01 10:44

■茅洲河上的采样人 本报记者 唐卓 摄■采样人正在进行水质采样工作■如今美丽的茅洲河沿河景色 通讯员 占有兵 摄制图/范春天

南国的冬日,微风吹过,河面偶尔泛起几丝涟漪,黑色的小鱼摆着尾游动,一幅优美的岭南水乡画面徐徐展开。

这里是位于长安镇的茅洲河。水质采样人曾雷心情愉悦。但在九年前,脚下的这条河流被人戏称为“墨水河”。

九年前,曾雷是一名实习生;九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采样人。曾雷的采样工作变化不大,但脚边的这条茅洲河却已是沧海桑田:在最新公布的数据里,昔日的“墨水河”已变成了“生态河”。

作为茅洲河的“体检医生”,采样人的工作枯燥无味,但在他们平凡的故事背后,却是茅洲河水质的变迁,也是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注脚。

初体验:刺鼻的“墨水河”

九年前,尚在实习期的曾雷来到东莞,由于专业对口,他很快应聘上新创华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采样实习生的岗位。但他真正接触到传说中的茅洲河却是在2015年,那一年,公司接到大量来自政府部门的、去茅洲河采样的需求,他才有机会得以见到茅洲河的“庐山真面目”。

“大约是2015年,我和几个同事去茅洲河采样,第二天有一个人请病假了,说身体不舒服,我很惊讶,因为当时我们都还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曾雷回忆,走在茅洲河边,丰水期时,河水与墨汁一个颜色;枯水期时,河里的泥沙如同石油一般黏腻。

吴奋尔是曾雷的同事,学习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的他,2012年在东莞找到了一份环境监测员的工作,主要在实验室负责监测环境样品。

2013年,东莞打响茅洲河“保卫战”,截污、清淤、活源、固堤,全面推动茅洲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当年,公司的业务订单大增,而负责采样的工作人员仅8人,采样岗位严重缺人,吴奋尔毫不犹豫报了名,“想去外面看看,能接触到各行各业。”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他从一名监测员转型成为采样员,这一干就是八年。

当时,东莞的“墨水河”还比较常见,有一次来茅洲河的一处排污点采样,吴奋尔站在茅洲河边,河流的腥臭在热浪的蒸腾中异常刺鼻,令人窒息。黑色的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塑料、废弃物,沿着两岸的厂区、住宅区,缓缓流向入海口。

公司的采样部门都是年轻小伙,和曾雷、吴奋尔有同样经历的黄远秋年纪最小,2015年,黄远秋大学毕业跟随父母来到东莞,进入采样部门。六年过去了,黄远秋的身影遍布32个镇街,几乎采样过东莞的每一条河流。

吃苦耐劳的黄远秋对采样工作也曾有过抱怨。2017年,黄远秋和同事来到黄江的一家污泥处理厂检测,还没走进厂里就已呛得他眼泪直流,出来时衣服上全是臭味。当天,他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做环境监测就是在拿命换钱”。家人也劝他,要不要换一份工作,他总说,再难的事,总要有人做。

转机:采样次数变少了

作为天天和河流打交道的人,对于河流的污染,采样人是最有发言权的。而河流的污染程度,某种意义上和采样人的辛苦程度成正比。

“工业布局重,企业偷排漏排现象十分常见,几乎每周都要来茅洲河一次。”2015年之后,吴奋尔明显感觉到采样的频率在增加,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和环保部门去茅洲河周边工厂及企业“串门”成为常态。公司采样小组也由原来的8人,增加到高峰时期的60余人。

繁重辛苦的工作在几年以后开始发生变化。

变化首先来自于河边。“2018年到2019年的这两年,我明显感受到茅洲河的水质有改善,有时晚上在河边采样,还能看到沿岸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在玩耍。”曾雷说,日复一日的采样工作,让他只对数字比较敏感,但直到发现河边有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才真正感受到茅洲河水质真真切切变好了。

作为他的同事,吴奋尔感受到茅洲河水质变化则是因为采样次数的变化,“以前几乎每周都要来茅洲河一次。”吴奋尔说,随着沿河污染企业越来越少,他们前往茅洲河采样的次数也随之减少,“这里已经是治理水污染的样本河道了。”

曾雷和吴奋尔的感受不无道理,从2017年起,茅洲河治水成果开始不断显现:2017年7月,流经工业园区,之前河水存在黑臭现象,并被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范围的三八河截污管网工程完工;2018年6月,曾经被取消了13年的茅洲河龙舟赛,在茅洲河燕罗湿地段重新开赛;2019年2月,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誓师大会在长安镇举行,掀开了省市携手、系统治水、决胜治污的大幕;2020年12月,茅洲河干流共和村断面水质达到IV类水。

不仅如此,东莞治理茅洲河的成功还引起了广东省的关注。1月1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向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发出一封表扬信,对东莞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信中提到,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运河水质大幅提升,旗岭、樟村重点攻坚断面水质达IV类,为全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作出突出贡献。

“我参与了这项国家级的污水治理项目,我的工作为政府治水提供科学依据,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曾雷自豪地说道。

未来:工作、城市和生活融为一体

由“墨水”变清水,茅洲河环境变美的同时,让采样人没有想到的是,沿线城市开始共享治水带来的生态红利。

如今,茅洲河沿岸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此投资落地。今年5月,长安镇新民社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今年7月,东莞市重大项目——长江股份总部项目落户茅洲河,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28亿元,将优化提升沿岸社区经济结构。

目前,长安镇正依托茅洲河打造智造长廊,在茅洲河沿岸集聚一批优秀智造企业,并以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为龙头,沿河打造不同类型的科技体验馆、企业智能空间等,串联成长安智造体验带。

流域系统治理不仅换来了流域管理和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还牵引了岸上厂网短板补齐、“散乱污”企业退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着高质量发展落地生根。通过景观提升,释放沿岸土地价值,茅洲河沿岸的房子租金明显提高,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为东莞的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为大家也是为自己。”黄远秋笑道。目前,黄远秋已经在东莞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也和妻子在东莞生了孩子。未来他还打算在东莞买房,“不想离开这里。”在他看来,这座城市已经和他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

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它们的终点都是为了让城市的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可以说,品质是一座城市永恒的功勋章。自2008年东莞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以来,东莞从内到外不断推动城市的文明发展进程。小到大街上的标语,大到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明”和“品质”成为东莞的关键词。

品质东莞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为之奋斗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是茅洲河上的采样人,是终日埋首暗黑沟渠的整治工,是挥舞着扫帚一年无休的清洁工……他们用苦和汗换来这座城市的光鲜亮丽。

新闻推荐

松山湖三大产业基地揭牌 总规划面积高达11725亩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马骏通讯员松山湖)在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方面,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再次施展“大手笔”。记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