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文化馆新业态 去年逾3000万人次“云享”公共文化服务

南方日报 2021-01-26 06:43

首届全国文采会交流展示活动在东莞市文化馆举办。图为市民在欣赏东莞非遗项目醒狮表演。龚名扬摄

短视频、直播、H5……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话题、课堂、培训等内容琳琅满目,这是打开“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后很多网友的第一印象。活动直播、场馆预定、东莞文化网络电视等丰富的功能令人眼前一亮,这是许多粉丝点击文化莞家微信公众号后的感受。

近几年,随着文化馆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流行,东莞市文化馆总分支体系落地全覆盖,“文化莞家”数字文化馆平台全面铺开,全国首家媒体文化馆“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也于去年打造,形成了一批丰富、立体、有趣的线上文化服务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东莞有累计3031多万人次通过云端获得公共文化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李玲玉龚名扬

数字赋能、政媒携手

塑造文化馆线上新优势

以往,走进场馆、在场参与公共文化的形式被物理空间的隔绝打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代表的大量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不得不闭门歇业。长期隔离带来的心理压力促使公众对文化艺术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仅能依靠互联网手机获取信息的生活方式,促使“云端”“上线”成为公共文化供给的新战场。

作为全国首个政媒共建文化馆,“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于去年4月26日上线,基于东莞市文化馆与南方+平台优势,强强联手。以东莞市文化馆多年来累积大量成熟的活动品牌和数字服务资源为基础,发挥南方日报、“南方+”的权威发布平台资源、专业的融媒体团队和宣传推广经验,立足互联网产品思维,对文化馆重大品牌服务加强遴选规划。

上线以来,“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共推出十大品牌栏目,“文化四季”“云裳非遗”“艺起看展”等品牌活动通过媒体化生产、包装和传播,为群众生产提供更加丰富、更适应互联网传播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开拓了文化馆服务新场景、新模式、新流量。

以“文化四季、四季如歌”东莞文旅融合行动计划为例,今年围绕文旅融合,南方+云上文化馆专门策划了12场镇街文化旅游直播打卡活动,邀请镇街文旅系统负责人与主播带领观众线上游览12大主题季和文旅地标,以海报预热、图文视频直播、精品路线评选、后期宣传推广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约100万人通过网络云游东莞景点。

点击“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的页面,短视频制作、直播、H5、图文报道、网友互动等传播形式丰富,为民众生产提供更加丰富、更适应互联网传播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形成文化馆服务新场景。

不仅如此,在南方+已有的活跃用户群体中,也逐渐培养起一批对部分品牌栏目持续关注的网友。“云赏非遗”品牌板块下“非遗云课堂”目前已经推出7期,在灯笼仔主题推出后,许多网友评论询问下一期播出的时间,更有来自教育行业的网友咨询传承人的联系方式,希望进行线下校园的展示交流。

原本只有30多个名额的线下非遗课堂模式,上线后以平均单场观看人数四位数的数量和线上永久回放的方式沉淀了一批“非遗迷”,其品牌的传播力也从以往微信平台和口头传播的方式拓展延伸。

数据统计,上线8个月以来,南方+东莞市文化馆总访问量为200多万人次。今年11月该平台还入选广东省“粤治——治理现代化”2019—2020年度优秀案例,获得“粤治(大数据与公共服务类)”大奖。

组委会在颁奖词中写到:疫情之下,南方+东莞市文化馆以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进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代化。通过云上技术赋能,突破时间、空间、人群的界限,让市民随时随地畅享文化大餐,通过政媒共建及创意赋能,打造出更加丰富、立体、有趣的线上文化体验。

助企暖企、推动复产

云上文采会获认可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形式不断丰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队伍也在逐渐壮大。

12月6日,首届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云上采购大会交流展示活动在东莞举办,成为推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全产业链参与文化服务供给,促进区域公共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一场盛宴。

在活动举办期间,直播间里,东莞新晋网红“非遗小姐姐”正在进行直播带货;媒体平台上,“东莞文采会”“云上文采会”等话题收获了大量关注;场馆内,来自全国知名专家正在围绕文化馆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行研讨。

凭借成功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的经验和多年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方面的探索,首届全国云上文采会交流展示活动最终落地东莞。

作为广东省首个采用“文采会”形式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城市。从2018年起,东莞举办或参与举办了4次文采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大湾区并辐射到全国。

2018年9月14-15日,“2018首届广东东莞公共文化产品采购会”共有203家参展单位展示了2000多个文化产品和服务,签署合作意向书161份,涉及金额达2638.3万元。

2019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作为首个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体产品大型公益性展示交易平台,文采会从区域覆盖、产品供给、服务内容三大方面提升,率先在全国打响区域性公共文旅服务的大平台,吸引了342家参展商,4000多个产品,达成意向合作金额7800万元,推出100余场演出和路演,发放6700多张免费票券,线上浏览量超140万人次。

去年4月,为应对疫情给全社会带来的严峻局面,东莞市文化馆承办了东莞市文旅和体育产品云上采购会暖企助企,吸引了480家参展商,上架2312个文旅产品和服务,达成意向交易额611万元,推动了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同时,这届文采会采取线上营销思路,特别开通“文化莞家”官方抖音号及“东莞文采会”抖音话题,通过直播等形式持续推介文旅体产品。活动期间,“东莞文采会”抖音话题共发布390个视频,总播放次数达383.2万次。

三年四次、从东莞到粤港澳大湾区再到全国,东莞在解决文化产品供需不对等、公共文化服务不精准的难题方面作出扎实探索,为促进区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迈出坚实的一步。

转型升级、影响深远

激发文化馆发展动能

首届全国文采会在莞举办期间,走进东莞市文化馆一楼,一张总分馆的数据管理中心的大屏吸引了很多市民的注意。通过屏幕,市民可以实时看到全市各个文化场馆、分馆、支馆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各分馆的活动情况和当天的活动量和人流量。东莞的总分馆数字中心的建设成为参观者热议的话题。

2015年,东莞市入选成为全国数字文化馆试点。两年后,东莞市文化馆以数字化为特色,探索开展“一核多元、分类推进”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并于2020年实现总分馆全覆盖。

通过4年推进,截至2020年,东莞市全市共建成市文化馆总馆1个,建成镇街(园区)文化馆分馆33个、村(社区)文化馆支馆392个,建立起总、分、支馆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配套打造“文化莞家”数字平台为总分馆制赋能,实现全市一张网、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文化馆新业态。

线上课程的音频视频资源、直播、“走进艺术”云端教学等丰富的线上文艺服务上线数字文化馆,平台全年浏览量160.9万人次,获得广大市民的喜爱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东莞全市总、分、支馆的服务效能。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东莞市文化馆还构建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各大主流媒体互为支撑、相互引流的公共文化供给和宣传集群。所有平台全年浏览量超过2500万次,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东莞市民。

东莞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市文化馆加速向数字化发展意义重大,这是一次文化馆服务业态整体升级,涉及培训、演出、展览、讲座、活动、非遗传承、精品推广等几乎全部文化馆服务类型都得到升级;是一次文化馆人业务技能集中培训,通过数字化的反复锤炼,一批文化馆人掌握线上产品策划思维和生产推广能力开始创新;也是一次文化馆社会治理全新探索,通过丰富、立体、有趣的线上文化体验,推进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代化。

新闻推荐

省政协委员林章凛在“委员通道”建言:广深莞中科学城应协调发展

(记者彭琰)1月25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闭幕大会前举行第二场“委员通道”。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界别、华南理工大学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