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大地上的明伦堂遗迹

东莞日报 2021-01-25 10:38

■位于东莞中学内的报功祠 莞城图书馆供图■2020年11月18日,《东莞明伦堂档案》首次公开,第一辑共50册本报记者 赵浛锐 摄■明伦堂财产信条碑亭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博物图书馆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

明伦堂是学宫讲学的地方。东莞明伦堂在清道光以后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成了珠三角地区非常著名的机构。最近,《东莞明伦堂档案》影印出版,必将嘉惠学林,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东莞明伦堂从1822年到1953年,这百年多的存续时间里,它对东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东莞明伦堂的研究成果目前仍相当贫乏,大部分停留在叙述阶段,由于大多数研究者对涉及东莞明伦堂的人物认识含糊,研究成果经常出现观点片面的情况。笔者无意于研究,仅选择几处莞邑大地遗存的一些明伦堂遗迹(文物保护单位)聊以说明,以备有心人士感怀而矣。

京卿黎公家庙

位于中堂潢涌上四村民小组,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潢涌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郡”中的一座祠堂,坐北向南,为三间两进一天井廊合院式布局,通面阔14.6米,通进深22.0米,是黎嘉兰家庙。黎嘉兰,人称“黎老三”,援例为户部主事,道光己酉与兄嘉骐同膺顺天乡府,出为陕西候补知府,改湖北道署安襄荊兵备道,宣统元年,重燕鹿鸣,赏三品卿衔。

叶少华说:黎老三是我妻兄的岳父,太平天国时以捐军饷得充道台,也主持过明伦堂,90岁那年在乡间拜大寿,清客盈门,人家替他拟的寿联,他都不满意,他乃自拟寿联:“一品封诰,二品顶载,三品京卿,身历四朝,指日同堂五代;六旬出山,七旬分巡,八旬致仕,龄登九秩,愿天假我十年。”

明生中学图书馆旧址

明生中学是李扬敬为纪念其父李明生而在1935年创办的完全中学,由明伦堂资助部分经费建设。图书馆又名崇礼堂,在莞城石涌街,为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外观富丽堂皇,楼高两层,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报功祠

报功祠,又称“四君子祠”,位于东莞中学北区。据相关学者研究:万顷沙位于珠江口西侧,为珠江主流之终点,是一块由珠江水冲积而成的平原。由于万顷沙处于东莞和香山两县交界,有巨大的开发前景,故晚清以来两县一直争讼不休,甚至引起械斗,在此过程中两地乡绅也相互角力。

据陈伯陶编纂的《东莞县志·沙田志》记载,道光十八年(1848),莞人朱国英、方仪辉等见珠江出海口门蕉门与洪奇沥之间,东莞与香山交界海面,浮起大片沙坦,便与陈云亭(陈龙安)、方瑚洲(文炳)、何耘劬(何鲲)、陈百木(陈荣光)商议:“南沙村前海中学浮有沙地,邑之大利是在,盍图之。”当时学宫正在修缮之中,急需经费,而陈、何、方、陈等四人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执行者。朱国英、方仪辉等人的建议报告给东莞的士绅找到了办法,遂以全县士绅的名义,向县政府请将该沙坦给了学宫作为尝产。

于是东莞的乡绅施展苦肉计,道光十九年(1849)最终得偿所愿,获得了万顷沙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同治年间,为纪念历经艰难挣回万顷沙的四位乡绅,建成了“报功祠”。祠为两层楼房,坐北向南,墙表呈米黄色,面宽11.4米,进深11.9米,大门上嵌大理石碑,阴刻“报功祠”,两侧有对联:“前徽崇祀庙千秋,遗泽永留沙万顷”。

明伦堂财产信条碑亭

碑亭建于1937年,坐西北向东南,面宽6米,进深6米,碑亭为砖石结构,水泥平顶。由八条罗马柱承重,两侧各有一条麻石凳,陶制花纹图案地砖。亭前有麻石石狮一对。亭内正面有“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信碑记”,青石阴刻。碑高1.85米,宽0.77米,这是李扬敬任明伦堂委员长时树立于邑中繁盛之区,以资信守,希望“一邑公共之财产,乃可互相维持于不敝云尔。”

东莞县博物图书馆

东莞县博物图书馆旧址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内。1928年,徐景唐为东莞明伦堂委员长,倡议办东莞博物图书馆,建筑费用由明伦堂拨付,初拟在城内文源书舍,后来公议认为,读书宜择山村而近市者,于是选址公园内,决议就宴林园故址兴建,由广州昌发公司承建,共费二万八千余元,1929年建筑竣工。

图书馆坐北向东南,为两屋砖瓦水泥结构,建筑面积686平方米,馆名由时任广州市长刘纪文题写,是当时广东省内几所藏书较多的博物图书馆之一。

东莞中学绿瓦楼

1927年由东莞中学校长袁昌善规划,1929年由罗汝荣校长建成。据《东莞县立中学史略》载:“当时邑明伦堂拨款九万馀元补建校舍,后以经费支绌,无以为继,仅完成现有之三合土校舍三座,计教室十二间。”(因其楼高两层,盖以绿色琉璃瓦,后被称为“绿瓦楼”)

绿瓦楼面宽31.2米,进深43.1米,占地面积1344.72平方米,见证了东莞教育的变迁。

荣禄黎公家庙

位于中堂潢涌上四村民小组,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潢涌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郡”中的一座祠堂,坐北向南,临河涌而建,为三间三进两天井四亭合院式布局,通面阔11.5米,通进深42.1米,抬梁与穿斗结合梁架,硬山顶,灰塑博古脊,花岗岩勒脚,砖木结构,建于道光年间,是黎家崧家庙。黎家崧,亦名嘉崧,黎攀镠四子,字子谔,人称“黎老四”,曾任直隶知府,诰授朝议大夫,再封荣禄大夫,晚年主明伦堂事务。

叶少华《我所知道的明伦堂》一文中记载:“光绪年间,东莞潢涌人黎老四藉其兄老三的势力,把持明伦堂较久,仅吸烟纸条费的开销,一年在账簿上开支二三千两银子。”

怀德水库

怀德水库位于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主景区内,受益农田主要在虎门怀德乡故名。该工程由明伦堂贷谷800担,于1946年3月动工兴建,由明伦堂董事王应榆负责主持,1949年冬完成,集雨面积1200亩,是东莞最早兴建的,也是当时全省最大的水库。

王应榆在《大岭山怀德水利工程记》中说:“开工于1946年,越明年干渠功成,惟穿山隧洞二百三十余公尺,金属花岗岩中夹石英,承办者以工作艰难,赔累不堪,数任易手,经三载,时作时辍,然不孤有邻,由是研究接踵,最后由日成营造厂承办,选贤能,购利械,冒艰险,乐亏负,勇毅坚支,各方协力,乃于1949年将其洞穿。随后地方人士将隧洞加宽,增建管理房屋。由是沾足永庆,所植附近林木渐成葱郁,山川无改,景物一新。”

结语

综上所述,百年来明伦堂在莞邑大地上举办了许多社会公共事业,我们可以从中约略得知:自管有万顷沙以来,东莞县的许多地方事务便由明伦堂资助开办,“非敢谓嘉惠士林,然实有关全属学校之用,至于捐办红单战船,增广学额,募勇复城,防夷护省,一切公举有关大局者无不竭力报效。”田租征实以后,随着租息收入的增加,明伦堂加大了对东莞地方教育和公益慈善事业的支持。后来,明伦堂在地方事务上的职能和作用,除了教育经费的支出外,主要体现在对地方公益事业的捐助和地方行政经费的报效上。

(作者系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新闻推荐

东莞市总工会向全市职工发出倡议书 尽量留莞过节 避免人群聚集

本报讯1月22日,市总工会向全市职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职工朋友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尽量留莞过节、避免人群聚集、加强个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