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道路通车里程达6399.581公里 东莞攻坚交通 搭建湾区都市“四梁八柱”

南方日报 2021-01-22 06:55

东莞开展交通攻坚行动,加快区域路网一体化建设。图为东莞东部快速路。

东莞推行“智能交通”,提升出行品质。

在“十三五”期间,东莞交通基础设施拉开了湾区都市骨架,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44.91亿元,新增道路456.87公里、轨道157.7公里,搭建起了湾区都市“四梁八柱”,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延伸。

交通规划影响城市骨骼脉络,今天的交通规划布局就是明天的城市形态。1月21日下午,东莞市召开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暨春运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科学谋划“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

针对新的交通发展时期,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利民在会上提出,东莞将牢固树立“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发展理念,实现“四个转变”:从公路交通向综合交通转变、从功能交通向品质交通转变、从常规公交向公交都市转变、从以小汽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欧雅琴于羽佳何建文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策划:靳延明

拉开框架

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延伸

“十三五”期间,东莞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综合交通品质、增强管理服务能力,初步建成了一体化交通框架,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五年,交通基础设施拉开了湾区都市骨架。数据显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44.91亿元,新增道路456.87公里、轨道157.7公里,搭建起了湾区都市“四梁八柱”,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延伸。

轨道网络加快形成。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莞惠城际、穗深城际正式通车,建成高铁枢纽1座、普铁枢纽3座、城际枢纽多座,东莞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道路网络一体互联。从莞高速、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深圳外环高速主线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东莞市“五纵四横六连”高快速路网结构。

通过与周边城市路网对接加速,市内主干次支路网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如今,全市道路通车里程6399.581公里,道路密度约259.62公里/百平方公里,从空间结构上强化了城市内外联系,推动东莞深度融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

港口航运方面,全市现有码头97座,生产性泊位164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5个),非生产性泊位6个。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63亿吨,是“十二五”时期的1.62倍。四大港区功能分工各不相同,基本形成了外联内畅的“大交通”格局。

交通品质进一步提升。据介绍,在“十三五”期间,东莞主动适应深度城市化发展要求,突出推进品质交通建设,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及时完善,多元化治理效果初步显现。第二轮公交资源整合后,结束了“一镇一公汽”,全面实行片区公交为主体的一体化公交模式,实现公交纯电动化率100%。

为了缓解全市交通拥堵问题,东莞自2018年开始实施交通拥堵节点治理,首创“莞人治堵”群策群力精准治堵新模式,已完成五批共171个堵点整治,节点通行效率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新增停车位约6.9万个,构建静态交通行业健康生态,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共计完成投资201.6亿元,实现了第一年“扎实起步”。

建设提速

构建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东莞位处香港—深圳—广州发展黄金轴的轴心。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东莞牢牢把握大湾区建设机遇、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助力形成“一核三网四圈”综合交通发展格局意义深远,这需要东莞进一步丰富对外联系层次和联通能力,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在会上,朱利民介绍,全市交通“十四五”的目标是,牢固树立“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发展理念,实现“四个转变”:从公路交通向综合交通转变、从功能交通向品质交通转变、从常规公交向公交都市转变、从以小汽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构建“四个体系”: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智能化综合交通技术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治理体系、品质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

根据这一规划,东莞协调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理顺“二主六辅”八大枢纽功能定位,全力参与“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同时重点推进跨珠江口通道、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等项目建设,构筑高效便捷边界路网体系。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三心之间多层次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功能复合城市交通廊道。推进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推动东莞港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货运支撑港口。

在2021年,全市品质交通攻坚再提速,计划完成投资约200亿元,完成6万个路外公共及配建停车位建设,建成中心城区首期62.5公里公交专用道,新改建100公里人行道,完成50个堵点治理。

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方面,东莞将开展广深第二高铁(含中心城区枢纽站)预可行性研究,稳定东莞境内线站位方案,推进中南虎城际南沙至塘厦、深莞增城际轨道规划研究。道路网络体系上,则将完善跨市路网互联互通,加快莞番高速二期三期、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桑茶快速路及东延线建设等,建设高品质主干次支路网体系。

互联互通

助力构建经济新格局

“全市大交通格局初具规模,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路网建设成效明显。”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喻丽君认为,“十三五”期间,全市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城市交通服务品质、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智能交通管理能力,初步建成了一体化交通框架,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夯实了基础。

“十四五”东莞交通要如何发展?喻丽君期待,东莞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长眼光来谋划交通,以更新理念、更好品质、更高标准来建设交通,高质量完成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编制。

“交通规划事关城市发展格局,直接影响城市骨骼脉络。交通形态决定城市形态,今天的交通规划布局就是明天的城市形态。”喻丽君认为,东莞要以畅顺的交通循环,不断巩固提升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助力经济新格局的构建。

在去年“扎实起步”的基础上,东莞市品质交通攻坚总指挥部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做法,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力争高效完成2021年攻坚“初见成效”的任务。

喻丽君认为,东莞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快速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构建对接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突出公路、铁路、港航水运与广深港的深度对接,形成交通一体化格局。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内交通体系,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形成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格局。

■相关

“品质交通千日攻坚”第一年扎实起步

完成投资201亿元

完工项目221个

1月21日晚,华灯初上,城市中心的鸿福路和东莞大道交火汇处,大厦上巨型LED屏标语滚动,品质交通以最炫丽夺目的方式点亮交通人的奋斗情怀。

2020年3月起,东莞全面开展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聚焦交通发展痛点,力争到2022年底打造内畅外联、立体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支撑东莞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顺利完成年度攻坚任务

这一年里,东莞市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分管市领导靠前指挥,攻坚总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各部门、各镇街(园区)紧盯年度目标,建立攻坚项目库,层层分解任务,强力统筹协调,顺利完成了2020年攻坚目标任务。

一份成绩单,彰显了2020年所有交通人的努力:完成投资201亿元,完工项目221个,新开工项目205个,完成规划研究或项目前期研究90个,新建道路184公里,新增停车位6.9万个,新增人行道166公里,完成堵点整治103个,均超过年度计划。

首战告捷,全年超额完成攻坚年度任务。

在2020年,按照攻坚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全年目标任务为:完成投资约200亿元,新开工项目198个,完工项目213个,完成研究类或建设前期类项目86个,新建道路128公里,新增停车位4万个,新增人行道100公里,完成49个堵点整治。

攻坚克难,并肩战斗。通过建立市镇同频的攻坚机制,总指挥部从队伍、任务、制度、项目、保障、督导等方面,形成了高效运转的攻坚工作机制,2020年交通攻坚行动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完成投资201亿元,占年度计划100.5%,完工项目221个,占年度计划101.8%;新开工项目205个,占年度计划103.5%;完成规划研究或项目前期研究90个,占年度计划104.6%;新建道路184公里,占年度计划144%;新增停车位6.9万个,占年度计划172%;新增人行道166公里,占年度计划166%;完成堵点整治103个,占年度计划210%。

围绕“定目标、建机制、建清单、攻项目”,2020年东莞攻坚工作着重建立攻坚保障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项目储备滚动清单,明确攻坚任务推进路径,有利于扎实、高效、有力落实各项攻坚任务,基本实现了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第一年“扎实起步”,为2021年攻坚“初见成效”和2022年攻坚“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为加快攻坚进度,东莞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办公室与各责任主体就任务节点反复沟通,确保每一项攻坚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印发了2020年178项市级工作任务分解表及379项镇街(园区)级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全力推动攻坚行动再深化、再提速!一年来,东莞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赣深客专、佛莞城际、市轨道1号线、虎门高铁站站房改扩建及站前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赣深客专、佛莞城际、赣深客专地下空间共构工程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市轨道1号线全线24座车站中,道滘站、道滘东站2座车站已主体封顶,19座车站加快施工。

区域路网一体化建设加快。去年,全市推进莞番高速、桑茶快速、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等项目建设,深外环高速东莞段顺利完工通车,建成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滨海湾新区湾区大道、滨海湾大道、水乡地区横向通道中线工程等一批重要道路节点。

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全市扩大停车位供给、统筹运营路内停车资源,发挥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的调控作用。根据统计,全年完成路外公共停车位及配建停车位共约6.9万个,33个镇街(园区)与市交投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其中13个镇街成功签约,约5.14万个停车位纳入静态交通公司统筹运营范围,市智慧停车云平台累计收录全市六大片区2479个停车场。

一年内,全市完成103个堵点整治,提升了节点通行效率,规范行车秩序。如松山湖大道中医院路段交通整治,已经完成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左转匝道初步设计并加快完善,力争2021年动工建设;“莞人治堵”栏目,向全社会征集堵点及治理意见,共整理出50个堵点并纳入2021年的治理计划;“一区一策”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市妇幼保健院、市植物园片区交通整治。

今年将完成6万个路外公共及配建停车位建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第二年,总指挥部办公室将会同各部门及分指挥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下实功、求实效,着力解决交通攻坚主要矛盾,加大督导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实现攻坚“初见成效”。

根据目标,2021年全市计划完成投资约200亿元,完成6万个路外公共及配建停车位建设,建成中心城区首期62.5公里公交专用道,新改建100公里人行道,完成50个堵点治理。

其中,全市将加快佛莞城际东莞段、深茂铁路东莞段、赣深客专东莞段及东莞南站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莞番二期、莞太路品质提升、环莞三期、桑茶快速路及东延线等重要道路建设,重点推进莞深高速扩建工程、常虎高速扩建工程、常虎高速延长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速静态交通建设,持续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加快统筹全市路内停车资源,推进停车立法工作。

在绿色出行方面,全市将继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城区片区公交线网,启动研究东部片区、水乡片区及松山湖片区线网优化,完成覆盖全市常规公交的运营补贴方案,完成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建设。

而在拥堵治理上,第六、第七批交通拥堵节点治理即将开展,加快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左转匝道建设,推进市植物园片区、市妇幼保健院片区、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交通治理;完善慢行系统建设,推动东莞大道品质提升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

同时,通过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进市镇联动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等智慧交通项目尽快实施;加强交通秩序执法管理,强化泥头车、货运车、摩托车、电动车、共享单车集中整治,推进电动自行车管理立法工作。

“新的一年,我们将针对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逐一谋划破解。”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好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作用,细化分解、压实责任,加大力度、攻坚克难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东莞积极提升停车智慧化水平,加快静态交通发展

一年新增6.95万个停车位

1月17日,虎门富民商圈停车场正式试业,五层高的立体停车场可同时停放700多辆车,有效缓解了周围虎门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商圈“停车难”问题;1月11日,清溪与东莞交投集团签订智慧停车项目合作协议,全镇22个路段约合2455个泊位接入智慧停车云平台……

积极构建智慧停车体系

近年来,随着东莞城市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剧增,停车缺口剧增衍生的“停车难”问题越来越受到市民和社会关注。2020年,东莞全面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着力通过整合路内资源、盘活闲置空间资源、建设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等措施,加快静态交通发展。

截至今年1月,全市共计新增停车位6.95万个,统筹整合公共泊位资源累计5.38万个,并积极构建智慧停车体系,提升停车智慧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莞城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大楼附近汇集了莞城图书馆、莞城美术馆、莞城公安分局办事大厅、市场监督管理局莞城分局等诸多市民常来休闲、办事的场所,然而过去这里常常因为路边乱停车、周围停车难而饱受诟病。

2020年3月27日,莞城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镇街,率先与东莞交投集团签订智慧停车项目合作协议,对辖区内共3000余个停车泊位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智能化改造。

“智能化改造”是指通过重新划设泊位、完善道路标线和标识标志、铺设NB地磁、安装道路视频监控等实现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时完善配套停车诱导系统,将停车资源接入智慧停车云平台,通过物联网将人、车、泊位互联互通,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逐步实现路内泊位的统一监控和运营管理。

截至2020年底,东莞交投集团已推动13个镇街、2个村(社区)停车项目顺利落地,统筹整合公共泊位资源累计5.38万个,新增建成路外停车泊位1300个,超额完成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的年度建设任务。

17万多个停车泊位接入智慧停车云平台

停车位在哪里需要开车到处找?停车费缴纳还要等人工完成?有了全新打造的智慧停车云平台,找停车场、找泊车位、缴纳费用全部可以在线上一键完成。为加快构建智慧停车体系、完善停车数据、提高停车效率,东莞市道路停车事务中心和东莞交投集团大力推进智慧停车云平台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全市停车数据全面接入。

在莞城静态监控中心的显示屏上,全市各镇街的总泊位数、各片区的在停泊位与空余泊位的比例等数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这只是东莞构建智慧停车“大脑”一部分的呈现。

随着“莞停车”项目在全市铺开,使用“东莞通”APP和“莞停车”微信公众号,车主可以直接在线上查询停车场信息、空闲泊位、规划导航、扫码缴费等,就像体验了一把停车版“ETC”。

资源整合让东莞的静态交通更加“物尽其用”,智慧赋能让东莞的出行管理更加“耳聪目明”。

如今,东莞构建的智慧停车云平台已接入全市301个停车场合计17万余个停车泊位数据,日均过车数据量超150万条,再加上东莞大道—鸿福路口、植物园片区等地的城市二级交通诱导屏,实时发布周围停车数据,为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城市公共停车泊位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

“智能交通”让城市更畅顺“品质慢行”让城市更舒适

1月21日,在东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警务指挥中心大厅,巨型的电子屏幕划分为很多个小屏幕,实时监控着东莞市各大路口的交通情况,哪个主要路口出现拥堵,哪里需要开通“绿色通道”等,只要鼠标轻轻点击,加上智能化系统无缝对接,便能实现了助力城市品质交通提升的愿景。

智能管理促进处警效率提高

在拥挤的车流中开出了“绿色通道”,使救护车辆快速穿行,紧急救援的一幕出现在东莞的路面,让人印象深刻。去年12月7日19时30分许,在东城街道莞龙路余屋路段,付某驾车行驶时由于操作不当与护栏发生碰撞,造成付某受伤。事发地到东莞市人民医院的路程远、车流量大,为让伤者赢得宝贵救治时间,需要调配信号灯配合,智能指挥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东莞交警支队交通警务指挥中心是全市智能交通的重要一部分,可以获取全市的交通信息,并通过连接281个交通视频监控点,观测到监控点的道路交通运行情况以及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场。

该中心民警介绍,市区路口交通信号方案设置主要采用固定预置计划与人为临时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如果发生险情或者拥堵,可以通过调适交通信号灯来缓解路口车行压力。

东莞作为“智慧新指挥”的试点地市之一,市公安局通过建设新的情报指挥系统,优化配置勤务资源,实现一张图上勤务管理智能化。尤其是新模式下处警平均用时7分钟,比以前快了5分钟,处警效率提升41.7%。

为打好品质交通千日攻坚战,交警支队牵头秩序管理工作,制定“1+14”工作方案,细化了工作措施,推动完善部门联动综合治理,除了积极治理交通“痛点”、破解管理“难点”,还补强科信“弱点”,启动市镇联动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

东莞交警部门积极推动全市道路交通信号灯“五统一”,结合“智慧交警大队(中队)”建设工作,全力建设市镇联动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实现市镇交警信息系统、业务工作“双联动”。2020年,完成692处信控路口信号机联网至分控中心,联网率为42.95%,较上年初提升16%。

构建慢行系统提升空间品质

东莞市供电局客服中心—体育路(东侧人行道)—旗峰路(南侧人行道)—市城建规划展览馆,这段长约1.1公里的行走路线,是市民喜欢的慢行体验之路,亦是东莞中心城区试点区域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交通出行品质,东莞积极推广“步行+公共交通、自行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助力于绿色出行建设。

新源南出行路位于东城街道南部片区,是连接南城街道的交通干道,道路总长1.3公里,这里的慢行道设置了1.5米宽设施带(绿化带)、2米宽自行车道以及3米宽人行道,道路视野开阔,环境舒适,而道路两旁也是住宅区,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优质的慢行出行条件。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去年东莞印发了《东莞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推进慢行交通规划和建设,试点打造优质示范项目,推动全市慢行交通提品提质、成圈成网。为此,城管部门根据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部署,推动全市打造“城市品质示范路”。

东莞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网络,加快构建慢行系统网络,推动道路慢行空间品质提升,构建连续立体步行系统。同时,强化步行、自行车骑行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系统的衔接,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形成便捷的慢行接驳系统。未来三年,东莞将新建改造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不少于300公里,人行天桥不少于30座,完善慢行交通设施。

新闻推荐

南城举行爱心物资捐赠接收仪式

捐赠仪式现场。春节越来越近,困难人员的生活也备受关注。爱心人士给他们捐赠的一包包面粉、一张张毛毯,都将成为温暖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