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冬至应节食品满载良好祝愿 “咸丸”“冬团”里 有团聚的味道
本报讯冬至刚刚过去,正所谓“冬大过年”,在东莞人眼中,冬至比春节更加重要。在这一天,一定要吃上中堂特色“咸丸”“冬团”。冬至里的应节食品,满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在中堂,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亲戚好友围在一起,捧着新鲜出炉暖呼呼的“冬团”和“咸丸”,以团圆吃喝的方式来迎接冬至,边品尝边说笑,美味又温馨!
家家户户有独特“咸丸秘方”
吃“咸丸”是中堂人冬至的标配。中堂的“咸丸”极富水乡特色风味,早前有电视台的美食栏目就寻味而来,到该镇鹤田村的一家乡村食店,特意作了美食专题报道。在中堂的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做“咸丸”,或者在本地餐馆里,都能吃到这碗地道的美食,中堂“咸丸”不仅只有白白胖胖的“咸丸”,还有琳琅满目的配菜。上桌一大锅,热气腾腾,有菜又有主食,丰富极了,吃上去简直不要太过瘾。
中堂特色“咸丸”用糯米粉做的汤圆,配以鸡肉、瘦肉、娃娃菜、腊肉、白萝卜、咸菜、鱿鱼、虾干、蒜苗等,食材相当丰富。而且在中堂,基本上每位妈妈对做“咸丸”都有独特见解,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独特“咸丸秘方”,虽然配料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冬至那份家人团聚的味道。
有经验的中堂师奶介绍,糯米丸子揉面粉的功夫很讲究,糯米粉与水的比例、搓丸子的手势、力度、丸子的大小、热水下锅、煮熟后立即捞起放进凉水里面……每一个步骤都影响着“咸丸”的口感,处理完丸子之后就可以把各种配料先炒熟,然后加入高汤,再把丸子和各种配料一起煮熟,本来简单的糯米丸子融进了汤水的鲜甜变得咸香软糯,变成了团圆的味道。
“冬团”寓意生活“团圆美满”
对中堂人来说,“冬团”也是冬至的应节佳选。“冬团”以糯米粉包成团,饱含中堂人民对生活“团圆美满”的良好祝愿。
逢年过节,中堂的陈女士和好闺蜜组成师奶团一起动手做“冬团”这种应节小食,虽然天天忙里忙外,但是她们都很享受这一过程。陈女士说,每年冬至都接到很多“冬团”的订单,她们提前一个月左右就开始做冬团了,除了订单外,也有子女送节要用的,有朋友相托帮忙做的。
搓粉、揉面、炒馅、捏粉,再把馅料塞进糯米粉团中。用粉团包起馅料,再用蕉叶包起,然后拿去蒸熟。“冬团”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馅料的制作很讲究。“冬团”有甜和咸两种,甜的馅料是爆米花、花生、糖,咸的馅料是绿豆、眉豆、盐和糖。“冬团”可做成紫红、白两色,其中红色皮是由苏木煮水染成的。据介绍,紫红色的“冬团”从前老一辈传承下来,既象征大红大紫、鸿运当头,又用苏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湛翠村民廖阿婆说,糯米粉加苏木,放一些碱水,就变成粉红色的,蒸熟以后就变成这种紫红色的“红团”。
新鲜出炉的“冬团”口感很好,表层糯米粉十分松软,里面的馅料甜而不腻。紫红色的苏木团具有活血清淤和暖胃的作用,看起来喜庆十足,小孩吃了快高长大健健康康。
相关新闻
中堂腊味飘香洋溢幸福滋味
本报讯(记者李健武通讯员邱发平)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已过,尤其是北风吹起,天气晴朗的时候,在东莞水乡片区的人们,就晒起了腊肠、腊肉、腊鱼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了。
记者近日在中堂镇湛翠村的一个腊味天然晒场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晒竿挂满了一串串清香诱人的腊肠和腊肉,在阳光的沐浴下散发金黄的色泽,整个晒场清甜肉香扑鼻。腊味厂负责人曹海通说:“这个腊肠是用鲜肉按照三七比例制作而成,最主要是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主要以天然生晒为主。”
负责人曹先生是地道的中堂人,他的母亲很早就从事腊味制作,制作出来的腊味很符合岭南人的口味,风味香醇浓郁,口感爽脆。曹先生传承了母亲的手艺,在坚持天然生晒,以品质取胜的同时,大胆创新,改良口味,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制,除了传统腊味,还开发了陈皮腊味、黑椒腊味等,希望将这一门手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吃到地道的水乡腊味。
据曹先生介绍,制作中堂腊味选料和调味很重要。在做腊肠时,必须使用汾酒做出来的腊肠味道才地道。以前的腊味多是手工制作,现在主要是手工和机器相结合,让腊肠从口感、口味、色泽与卫生等各方面,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曹海通也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平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并送腊味到敬老院,让长者们也能品尝到地道的水乡腊味,暖心又暖胃,更能融洽亲情,吃出幸福的味道。
新闻推荐
无视应急响应 一拆迁工地被点名 拆迁民生工程不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照样要停工整改
■整改前,拆迁工程扬尘污染严重■经过整治,拆迁工程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本报记者周桂清摄本报讯拆迁民生工程产生扬尘污染,照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