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入围广东制造业500强榜单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全省排名从第四攀升至第二

东莞日报 2020-12-15 10:32

■明亨智能家居项目效果图

一组数据耐人寻味。2018年,37家东莞企业挺进广东制造业500强榜单,这一数量在2019年近乎翻倍,变为73家,在全省城市中排名第三,比2018年提升1位;而在2020年发布的广东制造业500强榜单中,东莞上榜企业数量达78家,全省排名第二。

2018-2020年,三年时间,东莞入围广东制造业500强榜单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排名从全省第四攀升至季军、亚军。数据的背后,蕴含着东莞制造业鲜明的转型思路和孜孜不倦的转型实践。

传统制造业进入瓶颈,“机器换人”势在必行

提起东莞的传统制造业,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鞋子。东莞厚街被誉为“鞋都”,这里聚集着大大小小500多家鞋厂,生产全世界约60%的成品鞋,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但是,从2008年以来,东莞鞋业的外部环境逐渐发生变化,以传统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东莞制造业受到冲击,“机器换人”提升产能势在必行。看国际循环,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出口刺激不足,让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东莞制造业陷入迷局;看国内循环,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劳动力红利不可持续,大量代工厂转到内地甚至国外,受冲击大的甚至倒闭。

怎么办?东莞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2016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东莞制定了“东莞制造2025战略”,以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

目前,东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206家,全市42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42%。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417家,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传统优势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两条腿走路”

由制造大市变为制造强市,需要“发动机”,也需要战略和方法。

“东莞传统制造业的体量是庞大的,这决定了东莞不能放弃这一块。”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说。

东莞的“发动机”是日益优化的制造业和产业链结构。在今年9月的“东莞全球先进制造招商大会”上,东莞推介了产业链跃升助推专项计划。这一计划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扶持、现代服务业引培扶持三大模块,突出“强链”“补链”“拓链”原则,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莞将统筹规划70平方公里,以松山湖、滨海湾、水乡新城、粤海银瓶四大发展平台为基础,选取优质地块,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布局建设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而对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东莞安排约4.8亿元专项资金,从产业集群培育、重点企业提质、自动化改造等方面,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条腿走路,方能又快又稳。在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借第四季度重大项目建设之契机,发力擦亮“金字招牌”。今年10月,总投资3亿元的明亨智能家居项目在桥头开工建设,这家公司将智能系统带入传统家具行业,赋能予家具制造新动能。

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好,特色优势产业也罢,都需科技赋能,明亨智能家居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没有先进技术,制造业转型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19年,东莞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89.96亿元,占GDP比重达3.06%,排名全省第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已经超过德国等老牌制造业强国。松山湖畔,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不断建设,东莞成为大湾区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一块腹地。如今,大湾区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等多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东莞在湾区舞台上,还将交出更精彩的科创“答卷”。

多而不强,莞企依然有进步空间

记者注意到,东莞“500强军团”大都排名在榜单100名以外,进入前100名的莞企只有5家。报告提出,深圳企业数量增加最多,增加7家;东莞入选企业数量减少最多,减少5家。这说明广东制造业100强企业往深圳等城市集聚的趋势仍然存在。

在“广东制造业100强”平均营收上,珠三角平均营收461.8亿元,东莞为127.64亿元;在“广东制造业500强”平均营收上,全省平均营收100.35亿元,东莞为21.56亿元,排名全省第10。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东莞制造存在多而不强的特点,进步空间很大。

林江认为,“多而不强”这一特征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东莞处于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之间,难免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

“大湾区不是单独城市的单兵作战,而是聚合各个城市的优势资源,形成协同发展态势。立足东莞本地,企业成长空间是有限的。但在大湾区背景下,东莞主动服务好广深融合,发展空间就得到扩大。东莞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需要转变思维,立足东莞,服务广州、深圳和大湾区建设,开拓新的发展天地。”林江说。

新闻推荐

石排全力开展经济“百日攻坚”行动 促进经济运行平稳发展

石排自10月起至年底在全镇开展经济“百日攻坚”行动,对经济运行当中的存在问题和难点堵点积极主动作为、优化运行机制、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