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北岛变形记

南方日报 2020-11-20 07:28

●梁灵芝

在道滘,我目睹了水乡小镇的一路行进。一条西部绿道、一条水乡大道,又一条莞穗城轨带着速度和光飞过。对于小镇的变化,我欢喜于一树花开照亮的这片天空,也欢喜于每一个祥和的节日。闲暇时,爱拽着先生沿大小水道徒步观潮看鱼,在小巷里穿行听咿呀的粤韵。当诗画北岛被一个大手笔铺开后,我更是常常去。

犹记第一次去。那天,天微阴,薄雾淡云给道滘抹上了水墨韵味。车穿过高楼林立繁华街道,穿过鳞次栉比的商贸店铺,跨过长虹卧波的大桥到达目的地。打量北岛的一桥一水,我不禁惊呆了。这地方与镇区此岸彼岸,比邻江潮,旁边就是造船厂。风物大长,似曾相识。那一个个毗连的池塘,塘埂的轮廓。熟悉,太熟悉了。这一片湿地公园,曾经是我最不愿意涉足的地方。

多年前,因工作的关系,我不止一次来过这儿。这旮旯地,窄窄的砂石路尘土飞扬,到处脏兮兮的,车开进来要七弯八拐。散居的多是内地过来养殖的,养猪、养鸡鸭、养鱼。下了车,还得等人过来接。因为,堰塘埂子蒿草丛生,放养的狗也汪汪汪地叫个不停。一阵惊悸中,踏过脏兮兮的塘埂,掩不住的臭味直往鼻子里钻。环顾四周,一条条白烟从简易窝棚向周边蔓延,那是养殖户在熬煮猪食。粪便四处泼洒,污水恣意流淌。触景生情,深为这糟蹋了的大块风水宝地而惋惜。在道滘镇这一主要水脉的江边,这无疑是脸面上的一道疤痕。

可眼前的气象,宛如一个老巫经了神仙的点化,一转眼化身为美丽少女,婉约,明艳,通体透着水乡的灵蕴。池塘还是那些池塘,可经了人的妙手回春,北岛呈现出一派不露雕痕的水乡野趣。护堤悠长,垂柳依依;杂树生花,莞草凝碧。可栈道信步,亦可登桥临风;可寻一块石头静静地坐下垂钓,亦可躺在凉亭里闭目养神。看着映日荷花,我竟幻想坐小巧灵便的船,划入白居易的《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帘动荷香,鸟鸣鱼动。穿桥过水,任意西东。如果冬天来,则另有一番韵致,满目的残荷在风里摇荡,托举着一柄柄衰败的枯叶。至简至美,恰到好处地给人以繁华外的安静和禅悟。那可真是让心灵从喧嚣的红尘回归内心的好去处。

顺一条小路斜下去,来到一凉亭前。亭内早有三五个闲散人,有抱膝静坐的,也有假寐听风的。不远处的亲水区,两对结伴的小夫妻正陶醉在孩子的世界。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儿自顾自玩。稍大一点的女孩子坐在浅水中的石头上用脚丫子打水,小男孩则拿一个大塑料缸子弯腰从水里舀着什么。是舀鱼么?走近他俯身细看,可不,小鱼儿在浅水的杂草里和他捉迷藏,还有小虾呢。这一幕童真童趣蓦然唤醒那幅在岁月里褪色的画,谁的童年没有下水抓过鱼?

游人不少,各自隐于自己的诗画。泥土绵软,鸟鸣清脆,一只蝴蝶静静地梦在花朵的爱情里。白鸟翩飞,鱼儿吐着它的泡泡,柳丝一如春夏般垂钓着一汪碧水。在神的光芒里,万物归位,安享着属于自己生命的美好。摘一片菩提榕的叶子含舌尖,一缕草木的清香洗净五脏六腑。仿佛身心的疲惫与风尘消散,灵魂沿着一条长满绿草的小路,回到久违的田园。而走在高节奏运转中的我们,谁的心底没有一个田园?田园未必一定在故乡,田园未必不是道滘北岛这片湿地。

每到北岛,必有收获。北岛公园依水巧装点,风动荷香,柳绕长堤,为人们呈现出原生态的美。一位“鸟叔”说,大面积的湿地,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让云游多年的鸟儿成群结伴地飞回来。诗画北岛,水养活绿,养活道滘的魂魄。江岸,榕树、凤凰花树撑开的浓荫,悠长的绿道向人们伸开温情的臂膀。

诗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入莞十六年,内心的血液融入道滘的风土人情。从一朵木棉花中汲取力量,从北岛采撷一把湿淋淋的词语。道滘有情,我有苟且外的远方。我,不只是过客,也是归人。

新闻推荐

老人出游迷路 交警及时相助

本报讯11月17日,四名年约八旬的老奶奶结伴到横沥游玩,途中由于人生地不熟而迷路。正当她们不知所措时,及时得到横沥一位交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