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东莞喜获文明创建新成果
日前,中央文明办公布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东莞位列其中,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东莞2009年首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十多年来,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产业潜力厚积薄发,各个行业不断涌现出新时代的英模榜样,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与美好风尚。
英模榜样引领文明创建
好人频出 彰显东莞城市温度
受今年疫情影响,一位54岁农民工向东莞图书馆“深情”告白:“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他叫吴桂春,在莞17年,与东莞图书馆有12年的交集。这封“情书”传开后,东莞图书馆、人社局与相关企业爱心接力,吴桂春找到新工作,留了下来。11月9日,吴桂春还有了一个新身份:广东省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
截至2019年底,东莞市范围内共建起1个总图书馆、52个分图书馆,400个村(社区)服务点、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这意味着在东莞的各个镇街都能免费品味书香。据统计,2019年东莞地区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为1353.79万人次,也就是说东莞平均每天有3.7万人走进图书馆。
这座城的友善、温暖、爱心还在不断孕育和扩散。近年来,东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常态化推进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建设,每年举办“道德模范”“东莞好人”“最美医护”“最美教师”等各类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创新组建东莞好人宣讲团、东莞好人志愿服务队。
今年上半年,东莞抓好典型选树和宣传造势,全市各级共开辟1871个“善行义举榜”宣传栏,发布先进典型9968人,包括坚守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辅警、协管员、网格管理员、环卫工人、企业老板等。2019年,东莞共选树84名“东莞好人”,并择优推荐2人获评“中国好人”、6人获评“广东好人”。同时,评选出市文明标兵村(社区)44个、文明村(社区)74个、文明标兵单位31个、文明单位40个、文明校园30个、文明家庭100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
目前,东莞注册志愿者121万人,常住人口中大约每7人就有1人是志愿者,志愿组织475个。志愿者活跃在文明城市创建、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阳光助残、邻里互助、应急救援等领域,积极参与篮球世界杯、亚洲马拉松、苏迪曼杯等大型赛会,擦亮了“志愿东莞”的城市名片。
文明村镇标杆不断涌现
389个美丽幸福村居单村建设通过验收
今年,东莞在争取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期间,东莞各镇街(园区)及各部门广泛动员,“一把手”带头上阵,文明创建工作涌现出不少标杆和榜样。记者了解到,中央文明办今年10月底公示的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等建设工作先进候选名单中,东莞横沥镇、高埗镇,清溪镇土桥村、茶山镇南社村,榜上有名。
茶山镇南社村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民风淳朴,获广东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称号。“南社村结合古民居和祠堂设置忠孝文化展馆、百岁文化展馆等,打造独有文化品牌。”南社村党工委委员谢效良介绍,“今年大力推进"南贵坊"双创区和南社村综合文化楼等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拥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美誉的高埗镇,以建设“城市花园、孝义高埗”为目标,率先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巡回示范村现场会“擂台赛”方式打响“全国文明镇”创建,成功整治“五大突出问题”,被东莞市委深改委评为2019年度全市八个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之一。近年来,横沥镇通过“斗牛”PK的形式,比文明、赛文化、创优先,营造出村村争先、全民参与的创文氛围。
黄江镇“城市公园”成型,麻涌镇街头小景“串珠成链”,茶山镇收获“智慧矫正”经验等等,32镇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齐齐发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东莞创文不断推向新高点。记者从东莞住建局获悉,截至目前,东莞有389个美丽幸福村居单村建设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66%。
2020年初,东莞出台《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迎检工作方案》《2020年东莞市文明创建督导检查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市镇村一体化全域创建的联动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聚焦测评体系要求,加快薄弱环节改善,最终交出一份让市民满意的“答卷”。
创建中,各镇街各部门久久为功,东莞常态化推进推高乡村振兴是关键,相关政策文件为镇村基层文明创建打底和指引。东莞“乡村振兴战略”针对当前镇村基层文明创建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出台《关于推进新东莞文明美丽村居建设 深化全域文明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包括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乡村文化培育工程、乡风文明润化工程、乡村和谐善治工程和农村农民致富工程等“五大工程”。
巩固和强大文明“基因”
519个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东莞发动市民践行文明公约,维护文明成果,扩大更多文明成果,不断巩固和强大城市的文明“基因”。
在创建过程中,东莞向市民发公开信,呼吁市民积极参与东莞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争做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文明行为的表率,及时监督、劝导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坚持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餐进食,拒食野味,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东莞市民政局启动了东莞城乡社区治理六个“十优”品牌创建活动,社区推行“邻里公约”。同时,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了建筑垃圾偷倒处罚、家禽动物饲养及管理条例等,有效约束村民群众行为,增强文明意识。截至目前,东莞已有519个村(社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乡风,为美丽乡村建设聚民心、凝民力;选出了包括莞城街道创业社区“邻里公约”在内的东莞市十大优秀村规民约范本。
同时,东莞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东莞拥有中堂、东城、长安3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以中堂为例,从2019年3月中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启用以来,举办贴近群众、惠民生的实践活动共380场,服务群众约8万人次;形成了实现一个目标、着力两个抓手、强化三个融合、确保四个到位、充实五大平台、聚焦六个实践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体系。
中堂镇潢涌村沿袭和创新“文明积分进万家”行动,重新梳理文明积分标准,搭建文明行为积分平台体系,引导村民、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取积分,参与者可按积分兑换奖品。去年,该村涌现出3619户文明户,占总户数的97.2%;同时,评出8个先进集体,20名先进个人。
东莞将继续打造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坚强阵地,高标准建设好中堂、东城、长安等3个省级试点,其他各镇街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建好文明实践中心,每个镇街各选取3个以上村(社区)建好文明实践站,计划年内建成33个文明实践中心、200多个文明实践站、400多个文明实践点。同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探索设立文明实践基金,探索依托镇村文明实践中心(站)开展“文明积分进万家”全民行动,加大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围绕五大实践平台精心策划各类惠及基层群众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闻推荐
■双十一期间,电商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朗供图随着11月12日零点的钟响,竞争激烈的双十一终于落下帷幕,各大电商双十一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