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镇中心小学开发文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 打造咸水歌特色非遗课程 多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沙田镇中心小学坚持以咸水歌传承为引领,不断优化咸水歌课程,通过歌舞表演、视频拍摄、创编词曲等方式,开发了一系列文化资源,并搭建各类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家乡魅力,在实践中体悟民族精神。
该校咸水歌的演唱和教学,成为东莞市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音乐特色教学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殊荣。
搭建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早在2007年,沙田镇中心小学就组建了全市第一支学生咸水歌队伍,并将“咸水歌”作为特色校本课程,把传唱沙田本土咸水歌作为办学特色项目。该校还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咸水歌资源,在内容上切中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选择了一些内容有趣、精神向上、易于学习的歌曲进入课堂。如《猜船名》《猜花名》《拆字眼》等斗歌类的歌曲,它们以猜谜语的形式,一段为问句、一段为答句地出现,或者在歌词当中隐藏着答案,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营造了浓郁的咸水歌学习氛围。
更重要的是,该校把咸水歌非遗文化第二课堂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项目开展,紧抓兴趣小组的训练,同时联动第三方,搭建展示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镇举办的比赛活动,在学校每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每学期期末的班级音乐会上,都加入咸水歌表演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学生多次为学校赢得了国家、省、市殊荣,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精编教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该校音乐科的陈美娥老师介绍,在推进咸水歌在校园传唱的过程中,音乐科组的老师分工合作,采用“收集-筛选-分类-编写”的方式,不断挖掘沙田镇的文化资源,筛选曲谱、歌词、录音、视频等素材,丰富咸水歌的传唱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编写本土音乐的校本教材《咸水谣》,拓展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间,学校结合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咸水歌活动,如开设咸水歌传唱课,邀请咸水歌传承人到校指导演唱,参加“莞脉传承”非遗进校园活动等。
记者发现,该校在咸水歌教学上,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咸水歌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社会生活融合在咸水歌教学当中。该校副校长郭兆锋表示,学校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创编新的咸水歌歌词,对咸水歌进行二次创作。今年举办的童谣创作大赛,学校征集了学生创新作品八十余首参赛。该大赛的举办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创作词曲的动力,强化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实践体验,也为咸水歌歌词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词曲素材。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余宝珠报道:东莞对司机和乘客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将进行处罚。记者16日从东莞交警部门获悉,东莞交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