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规划建设四大港区 东莞港目前吞吐量已达到1.98亿吨
□信息时报记者 刘桂平
11月9日,《东莞港总体规划(2020-2035)》发布(以下简称《规划》),整个东莞港规划形成四大港区即麻涌港区、沙田港区、沙角港区和内河港区。同时提出,加强东莞港对外客运旅游休闲功能,规划在沙田港区、沙角港区等建设客船游艇码头,东莞内河港区也规划建设5个游船游艇码头及2个游船码头。
对四大港区功能区分
记者从《规划》文件了解到,东莞对四大港区的功能进行了区分。比如,麻涌港区主要发展粮食、 煤炭以及建材等散杂货运输, 兼顾为后方的仓储物流及造船、 环保等临海产业服务。而沙田港区是东莞港规模化、综合性港区,主要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石油化工产品及液化气运输,兼顾散杂货运输、水上观光及游艇等港口休闲服务功能,全面发展物流、信息、综合服务等现代服务功能。
此外,沙角港区主要发展散杂货、集装箱运输,兼顾客运、支持系统等功能,沙角港区规划太平河口作业区,主要承担集装箱、件杂货运输。最后,内河港区主要兼顾散杂货、集装箱运输,服务东莞市城镇生产、生活所需物资运输,兼顾城市休闲服务功能。
规划千吨级航道为骨干
根据规划,东莞市航道划为深水出海航道、 河口区航道和网河区内河航道三个层次, 航道布局规划为骨干航道和主要航道。 规划形成以“一纵三横五河口”千吨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300吨至500吨级航道为基础的纵横交错、内低外高、分层推进、江海直达的航道网。
骨干航道由“一纵三横五河口”组成,包括狮子洋深水航道、东江北干流、东莞水道、倒运海水道以及东江三角洲汇入狮子洋的五大河口区航道,规划总里程151.8公里;主要航道由东江、太平水道、中堂水道、麻涌水道等组成,规划总里程74公里。
东莞港共规划港口岸线54.8千米,其中已利用港口岸线23.9千米、新增港口岸线20.9千米、预留港口岸线10.0千米,可形成码头岸线57.1千米,其中深水岸线20.9千米。规划建议,协调港城关系,保障港口发展空间;适当提高主航道的等级,为东莞港进一步发挥深水岸线资源潜力,适应到港船型大型化提供支持;加快港口锚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为港口正常营运提供保障;加快改善港区通航环境,进一步加强水上安全和应急能力建设, 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2025年吞吐量将达2.25亿吨
至2019年底,东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65个,码头岸线长度20122米,全港吞吐量已达到1.98亿吨,设计通过能力13425万吨,其中集装箱142万TEU(注:指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客运70万人次。
《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推进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未来,随着东莞市现代物流业的加速发展,将对港口运输提出全新的要求。东莞港适时建设大型专业码头不仅能降低企业自身营运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还是降低区域综合物流成本的需要。
东莞港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条件,在经过近年的开发建设后,已经初步形成以煤炭、 粮食运输为主的麻涌散杂货临港产业带、以石油化工品运输为主的立沙岛石化园区、以集装箱和保税园区为主的西大坦国际物流园区,并且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未来仍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东莞港大型专业化码头泊位的建设是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港口物流与临港产业初步形成的良好互动发展格局是东莞市未来沿海经济产业带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规划》预测东莞港各水平年的吞吐量如下:2025年、2030年和2035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22500万吨、25600万吨和288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600万TEU、800万TEU和1000万TEU,客运量分别为190万人次、225万人次和270万人次。
四大港区:
麻涌港区
沙田港区
沙角港区
内河港区
新闻推荐
厚街镇组织召开危险化学品第三片区交流活动 推进规范涂料树脂类危化品管理工作
近日,厚街应急管理分局组织大岭山、黄江、寮步、樟木头、长安、大朗等第三片区范围分局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危化品企业代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