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东莞在新材料领域的产业优势,弥补技术短板 2020院士主题沙龙聚焦东莞新材料产业
本报讯11月的东莞因院士云集而绽放精彩。三天前,2020年粤港澳院士峰会在这里举行,54名院士闪耀松山湖;11月5日,东莞又迎来一场院士活动。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在2020年粤港澳院士峰会上,王恩哥院士的发言掷地有声。此次东莞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2020年会主题沙龙(以下简称:“院士主题沙龙”)以“湾区所向,别出"新材"”为主题,探讨的正是如何发挥东莞在新材料领域的产业优势,弥补技术短板,促进企业资本与技术成果对接,推动东莞的新材料产业发展。
发展新材料,东莞有底气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目前,东莞已拥有世界第四台、中国首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已动工建设,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正抓紧谋划,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材料科学领域逐步形成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
“东莞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新材料生态链,我们盼望各位院士、专家指导和参与东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东莞这片土地上做出成绩。”院士主题沙龙上,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绍光说。
与此同时,东莞多年来形成了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集聚了银禧、雄林、国立、金坤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出从基础研究、工艺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复合材料完整生态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拥有24支顶尖团队,可进行高水平源头创新和研发。
专家学者聚焦新材料前沿技术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多名重量级科学家参加了此次院士主题沙龙,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毛炳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陈和生等等。
毛炳权认为,大湾区的科技建设离不开新材料,打造先进制造业更离不开新材料。目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东莞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发展新材料产业。
而作为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陈和生表示,散裂中子源可以为多门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先进、功能强大的科研平台,其中就包括材料科学。
新闻推荐
谢岗定了个70亿元的“小目标” 力争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比2019年翻一番
■航拍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和华能天然气热电联产(一期)项目本报记者郑志波摄闲置的旧厂房“变身”明亮舒适的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