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市博物馆赏铜胎画珐琅 “从洋瓷到华彩 馆藏铜胎画珐琅展”开展
近日,东莞市博物馆在其二楼展厅推出原创精品展“从洋瓷到华彩——馆藏铜胎画珐琅展”,共展出114件(套)馆藏铜胎画珐琅,展示铜胎画珐琅从国外传入中国再到风靡欧洲的过程,展览将展出至2021年1月13日。
东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见证
铜胎画珐琅是在铜胎上填绘珐琅釉料并经多次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原产于欧洲,在清康熙年间由西方商人与传教士传入中国,国人见珐琅釉面与瓷器釉面十分相似,谓之“洋瓷”。
广东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仿制,率先制造出画珐琅;宫廷因帝王的喜爱而设立作坊,应诏入宫的广东工匠,与欧洲珐琅艺人、造办处工匠共同研制,最终成功烧制出高质量的画珐琅器。
康熙晚期,国内画珐琅工艺日渐成熟,已能烧制釉面细腻光滑、图案绚丽多彩、器型规整多样的铜胎画珐琅。中国生产的画珐琅,既具有东方韵味又符合西方审美,或由帝王赏赐给外国使节,或由外商带到欧洲各地。
在“中国风”盛行的影响下,欧洲上层社会崇尚中国文化,热切想探秘东方国度的一切。中国工匠生产的铜胎画珐琅,或承载着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元素,或将西方定制的图样纹饰组合在中式器型上,或将中式图案呈现在西方日用器上,以完全不同于欧洲画珐琅的面目出现在发源地,向从未到过中国的西方人展示了遥远神秘东方国度的文化。欧洲人被这融入华夏血液的新面目深深吸引,惊呼为“Chinaofallcolours(华彩)”。
从“洋瓷”到“华彩”,这段中西文化交流史,彰显出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反映出世界文明美美与共的审美心理,是中国工匠出众超群的智慧和力求创新的精神被世界发现认可的历程,更是东西文化交流碰撞、互学互鉴、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见证。
有奖互动体验活动等你参与
结合展览,市博物馆还推出了“华彩幻想曲”主题互动体验活动,诚邀大家一起寻找隐藏在博物馆中的华彩“小音符”,共奏“华彩幻想曲”。
活动以亲子家庭为单位,参与对象领取“华彩幻想曲——亲子寻宝地图”,到展厅进行奇妙的寻宝之旅,完成“寻宝地图——宝物点点看”及“文物放大镜”“祥瑞动物狂想曲”“图案设计师”后,移步“好学宫”莞博文创体验馆核对答案,答题全部正确就可以领取精美纪念品一份。
活动时间为11月1日至12月20日(9:30—16:30,逢周一闭馆),兑奖时间为11月1日至12月20日(10:00—17:00,逢周一休息)。
新闻推荐
疫情期间,机器人参与到智慧医院中来。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南方产业智库”编者按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